“人工智能+”已深度融入生活、教育、醫療、電力等多個領域,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尤其是“人工智能+交通運輸”改變著生產生活方式。近期,交通運輸部等7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人工智能+交通運輸”的實施意見》,部署16項具體任務。各地各部門要聚焦聚力,搶抓機遇,讓交通出行更暢達。
強化技術支撐。人工智能與交通運輸深度融合,根基在于堅實的技術支撐。對此,我們要加快建設綜合交通運輸大模型,通過構建涵蓋各類高質量數據集、算法庫和工具鏈的“交通大腦”,為行業智能化轉型提供統一的模型能力支撐,促進技術共享與協同創新。近年來,交通運輸領域大模型建設提速,保障了人民群眾的交通出行,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交通動力。我國通過干線通道智慧擴容,構建多層級精細化交通管控模型,助推示范通道通行效率提升20%左右、突發事件應急響應效率提升30%左右。人工智能通過大數據分析、高精度建模等,為交通基礎設施打造出堅實的數字基礎。“人工智能+交通運輸”數字底座的構建,將有效支撐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水平實現能級式躍升,為交通運輸規劃、建設和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豐富應用場景。人工智能與交通運輸深度融合,關鍵在于豐富的應用場景。要強化重點領域的智能化應用場景,覆蓋交通運輸的所有細分領域,為新技術、新產品提供更加豐富的試驗場和應用空間。從自動化碼頭,到自主研發的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智能操作系統,再到航道電子圖成功應用于長江干線和支線航道,近年來,我國港口、航道、船舶智能化轉型提速,有力釋放出了水運效能。當前,我國正在推進平陸運河、三峽水運新通道等重大水運工程建設,要以此為抓手,加快推動航運系統從單點突破向“船—貨—港、人—機—環”系統變革。在自動駕駛方面,聯手車路協同,讓更多“聰明”的車駛上“智慧”的路。總之,各地各部門要堅持需求導向、場景牽引,加快“人工智能+交通運輸”的各類新場景應用,通過標桿示范,帶動全行業提質增效。
夯實新型基礎。人工智能與交通運輸深度融合,離不開新型基礎設施的支撐。從算力基礎設施,到數據基礎設施,再到網絡基礎設施,各地各部門要加快新型基礎設施的投入,結合“人工智能+”發展實際,穩步推進各類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在算力方面,要加強行業算力資源統籌,依托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因地制宜強化算力保障。在數據方面,要加快綜合交通大數據中心建設,推動數據共享與高質量數據集建設,更好釋放數據要素價值。要加快構建數字產品矩陣,助推行業從“經驗決策”向“數據智能決策”發展。在網絡方面,要推動多種網絡技術融合應用,構建智能感知體系和高速數據傳輸通道,為車路協同、遠程控制、實時監控等提供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的連接能力。(張閑語)
- 2025-11-17【好評中國】把秋冬種抓得緊而又緊、實而又實
- 2025-11-17【好評中國】“北京禮物”何以城市送給世界的最美禮物
- 2025-11-14加強國際傳播 弘揚敦煌文化
- 2025-11-14構建新時代甘肅文化傳播體系
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
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