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流入城市,農村常住人口比例下降,形成了空心村。不少空心村面臨黨組織功能減弱、公共服務缺失、產業發展乏力等難題,對此,各地著力夯實組織基礎、強化兜底服務、發展特色產業,探索以組織優勢破解空心村治理難題,實現群眾身邊有組織、群眾困難有人幫、群眾收入有保障,促進空心村發展大變樣。
在建強組織中匯聚力量。由于年輕人的缺乏,導致空心村黨員少、組織生活難開展,許多政策難以貫徹落實。對此,各地著力建強基層黨組織,按照“區域相近、優勢互補、抱團發展”的原則,組織大村、強村黨組織與空心村黨組織聯建共建,通過組織生活聯過、主題黨日聯辦,增強村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針對在村黨員年紀偏大、發揮作用的積極性有限問題,各地探索黨員積分制管理模式,激發在村黨員積極性,也吸引了外出黨員的動力活力。各地持續深化新時代“堡壘工程”,強化村級帶頭人隊伍建設,健全完善獎優懲劣機制推動村干部隊伍建設提質增效,積極從本村大學生、在外能人、退役軍人等對象中選拔儲備村干部后備力量,建立村務工作者常態化跟蹤培養機制,逐步壓擔子幫助其鍛煉成長。通過務實舉措,夯實了基層基礎,匯聚空心村振興發展力量。
在服務下沉中保障民生。空心村大多山高路遠、分布分散,各類民生服務需求難以得到及時、充分滿足。對此,各地推動基層干部走村入戶,梳理需求、資源、項目清單,整理形成具體服務清單,定期開展巡回式組團服務。針對人員相對密集、需求較大的村,積極推動公共資源下沉,輻射帶動周邊空心村。針對農村留守老人多,就醫、養老等需求大,“就醫遠、看病貴、問診難”等問題,各地積極對接相關部門,推動醫療資源下沉空心村。針對公共服務人員短缺問題,各地采取公益服務、項目委托、低償補貼等方式,推動社會組織深度參與空心村的公共服務供給與保障,對接引入社會組織,成立社會工作服務站,與基層黨組織一起開展上門走訪等活動,推動各類公共服務直達基層一線,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與幸福感。
在產業發展中促進增收。產業振興是增強農業農村內生發展動力的源泉,是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和關鍵。只有實現鄉村產業振興,才能不斷完善農業產業鏈,培育農業產業新業態,拓寬農民收入渠道。要讓群眾的生活更美好,當務之急是要抓實產業發展。有人興業、有業留人,打通人與產業雙向吸引、暢通循環,是破解空心村難題的關鍵。空心村情況各異,產業發展不能“一刀切”。各地按照發展程度、資源稟賦、產業特色等標準,將空心村劃分為穩定改善、文化傳承、民族團結、特色產業等不同類型,宜農則農、宜旅則旅。針對產業發展小、散、亂的難題,各地依托黨建聯建,推動各村抱團發展,形成致富合力。通過抱團合作,整合資源清單,建立組織聯建、服務聯抓、產業聯興機制,推動特色產業發展壯大,帶動留守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實現富民增收。(蒲都文)
- 2025-11-13【好評中國】書寫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新篇章
- 2025-11-13【好評中國】讓社會救助的春風溫暖人心
- 2025-11-13武威|小樣本承載大民生 以抽樣之準惠民生之實
- 2025-11-13小隴漫評|警惕快遞“馬甲”下的微腐敗
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
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