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群眾路線是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新時代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必須適應社會發展和人民需求變化,創新方式方法。探索“黨建+服務”模式,正是將黨的建設與服務群眾工作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徑,通過強化黨組織的服務功能,提升服務群眾的精準性和實效性,使黨的執政根基深深植根于人民群眾之中。
強化組織引領,把準服務“方向盤”。踐行群眾路線,堅持正確方向是關鍵之一。推行“黨建+服務”模式,就是要將黨的領導貫穿服務群眾全過程各方面。基層黨組織要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把服務群眾作為自覺追求和基本職責,將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服務優勢。要加強對黨員的教育引導,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在謀劃工作、開展活動時自覺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確保服務內容緊扣群眾實際需求,服務過程體現黨的宗旨,使服務群眾的過程成為凝聚人心、鞏固執政根基的過程。
聚焦急難愁盼,提升服務“精準度”。服務群眾不能大而化之,必須精準對接群眾所思所盼。“黨建+服務”的關鍵在于精準施策,將服務落到群眾心坎。要建立健全民情收集、分析、響應機制,通過常態化走訪、數字化平臺、議事協商等多種渠道,精準掌握不同群體、不同個體的差異化需求。要聚焦群眾在就業、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方面面臨的急難愁盼問題,列出服務清單,明確責任主體,整合資源力量,實行項目化推進、銷號制管理。要推動服務資源向基層下沉,服務力量向一線聚集,使黨組織和黨員的服務更加貼近實際、富有溫度,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創新載體機制,拓展服務“覆蓋面”。新時代群眾需求多元化、個性化特征明顯,要求服務載體和機制必須與時俱進。推行“黨建+服務”模式,要著力打破傳統模式束縛,積極探索創新服務群眾的有效路徑。要優化黨群服務中心功能,將其打造成為集黨建指導、政務服務、文明實踐、便民服務等于一體的綜合陣地。要積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打造智慧黨建平臺,實現需求線上征集、服務線下送達,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要完善黨員到社區報到、黨員責任區、黨員先鋒崗等機制,鼓勵黨員在基層治理、應急處突、志愿服務中亮身份、作表率,形成“黨組織牽頭、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共建共治共享服務新格局。
突出常態長效,筑牢服務“硬堡壘”。踐行群眾路線非一時之功,不能缺少常態長效的制度保障。要推動“黨建+服務”制度化、規范化,建立健全服務承諾、反饋評價、監督問責等機制,確保服務群眾工作持續深入。要將服務群眾成效作為基層黨組織考核評議和黨員干部評價使用的重要依據,樹立起重視基層、大抓服務的鮮明導向。要注重總結提煉“黨建+服務”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成果,不斷提升服務群眾工作的整體效能,使黨員干部在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實踐中綻放出更加燦爛的光芒。(冉一辰)
- 2025-11-13著眼“以學增智”提升干部履職能力
- 2025-11-13激活“紅色引擎” 鑄牢鄉村振興的根與魂
- 2025-11-13從“實”考核讓干部履職“不走樣”
- 2025-11-13激活基層黨組織“一池春水”
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
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