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日讓水河,熏風輕撫,波光粼粼,幾艘仿古船靜靜泊在新落成的碼頭上,船舷燈籠映著兩岸青山,自成水墨畫卷,這是讓水河“龢合”休閑產業園的真實寫照。
作為文縣“龢合”文旅品牌扛鼎力作之一,這座依河而建的產業園以古碼頭為魂、以生態為骨、以文化為脈,勾勒出一條“山水生金、文化鑄魂”的鄉村振興新途徑。
水陸織錦,古渡新生繪綠韻
讓水河,曾是川陜物資轉運的黃金水道,河岸老碼頭見證過“白日千帆過,夜晚萬盞燈”的商貿盛景。而今,產業園還原復古碼頭,172.7米防腐木棧道與770余米石板汀步串聯起沿岸景觀,317株月季、垂柳等綠化植被,錯落綴生棧道兩側,形成了春有粉白、夏有緋紅、秋有金黃、冬有疏影的“四季有景”生態廊道。
“欄桿上的船錨雕花,都是仿照著老物件復刻的。”講解員輕叩護欄,聲音里仿佛傳來百年前的船工號子。該項目深挖讓水河交往、交流、交融的“三交”文化元素,按照“一步一景一故事”的設計,打造了兼具旅游觀光與研學教育功能的文旅體驗基地,資源變成了可觸摸的體驗。
產村聯動,強基共富拓新路
產業園周邊陳家、關子、渭溝等村抱團發展。今年端午節,在村自營超市觀景臺舉辦“濃情端午,歡樂粽享”主題文化活動,為村里60歲以上老人和游人獻上節日祝福。“這項活動以文化人、以‘我們的節日’凝聚鄰里之情,村民在實踐中感知傳統文化魅力的同時,促進周邊旅游融合發展。”范壩鎮渭溝村村委會副主任田建軍說。

強化聯農帶農,創新“公司+農戶”模式,以產業園為核心,盤活村集體閑置資源、資產和資金,整合周邊村優勢資源,實現統一經營,組合發展。
田建軍說,“園區收將按比例分給入股的村子,形成了‘強村帶弱村’‘一業興多村’的聯動效應。”
目前,園區正在加緊完善內部設施。據了解,全面運營后可提供20余個就業崗位,帶動周邊10余戶群眾增收,村集體經濟年增收有望突破10萬元。通過碼頭集市銷售和代售農戶農特產品,還能助力群眾持續增收。
龢合同心,民族交融譜和聲
河畔入園處,高聳著一座3米高“龢龠”復古碼頭牌坊,再現古老碼頭繁榮盛景,可以將人們引入到曾經那個商賈云集、運輸繁忙的場景里。
園區將古“和”字文化與統戰元素有機融合,突出“中華民族一家親”主題,打造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陣地,用最直接、最直觀的方式,講述著“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生動故事,續寫著民族團結和諧的美好時代新篇章。

“三個離不開”理念像讓水河水一樣,浸潤這方群眾的心田。這里已成周邊群眾休閑納涼、外來游客打卡拍照、觀景垂釣、研學教育的好去處。渭溝河岸“各民族要向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紅色大字,在夕陽映襯下熠熠發光,各民族在這片鄉土上正耕耘著幸福生活。
全域串聯,點鏈成勢興文旅
站在產業園最高處遠眺,下游臥龍島生態棧道公園綠意盎然,緊鄰的渭溝村古渡口正在修繕煥新,一條“水上游線+岸邊體驗”的旅游閉環已現雛形。
范壩鎮黨委書記蔡斌說,“我們將開通水上巴士串聯各景點,游客可以在園內體驗碼頭文化,去臥龍島觀鳥戲水,到渭溝品味特色農家菜,形成一條精品旅游路線。”
“景點開發,也是鄉村振興的系統重構。”文縣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工作人員說,“以山水為基,以人文為魂,打造水陸交通網、產業生態圈、文化體驗鏈,每一環都緊扣著生態保護、文化傳承、村民增收等關鍵點。”
讓水河的浪花拍打新修的碼頭時,這座藏于深山的產業園,正以“龢合”之名,在鄉村振興的路上,書寫著“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鮮活答卷。
通訊員 劉玉璽 圖/文
- 2025-06-18給中高考考生發福利啦 蘭州多家A級景區推出暑期優惠
- 2025-06-172025年蘭州中考按下啟動鍵 學生在教室考 家長在場外“烤”
- 2025-06-17【2025(乙巳)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讓千年鼓韻代代相傳
- 2025-06-17岷縣:千年山歌煥新聲 岷州“花兒”綻芳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