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古道今】
“半途而廢”語出《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能已矣。”這句話是孔子說的:“君子遵循正道而行,但往往半途而廢,我絕不會停止的。”
《后漢書·烈女傳》中,關于樂羊子妻子勸夫繼續學業的記載,可以說是“半途而廢”的故事版。樂羊子遠出拜師求學,過了一年就回來了。妻子問他原因,樂羊子說,出去時間長了,非常想家,所以就回來看看,沒有別的原因。妻子就拿著一把剪刀,走到織機旁說,這些絲綢是把蠶繭抽成絲,再通過織機織成的,是一絲一絲累積成寸,一寸一寸累積成尺,一尺一尺累積成丈匹的。現在,如果把它剪斷了,就會前功盡棄。她接著說:“夫子積學,當‘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日知其所亡”出自《論語·子張》,是子夏說的,原文是:“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意思是,每天學到自己不懂的東西,每月復習已經學到的東西,可以說是好學了。
你看看,求學跟織布像不像?樂羊子的妻子說,如果學業沒有完成,中途就回來了,那和切斷這些絲綢有什么不同呢?后世即以“半途而廢”之典,比喻做事有始無終,有頭無尾。南北朝時南梁文學家徐勉在《答客喻》中說:“況夫名立宦成,半途而廢者,亦焉可已已哉。”
有一年的高考作文題,差不多就是“看圖說話”。圖中兩個人在同一個區域挖井,一個挖一會兒不見水,就換個地方再挖,但最終沒有挖出水來;另一個認準一個地方,一直往下挖,終于挖出水來。如果說前者是“半途而廢”,那么后者就是“持之以恒”。
我們說到“半途而廢”的時候,多多少少都帶有一種惋惜或者遺憾的情緒。意思不言自明:只要再堅持堅持,說不定就成功了。今天想干這個,明天又想干那個,很可能哪個都干不成。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才能成就一番事業。世上沒有輕易能做成的事,不論做什么,不論遇到什么挫折,都得咬緊牙關,堅持再堅持。
(尚之)
【草木清芬】


名稱:木樨
分布:隴南、天水、定西、平涼、慶陽等地栽培
簡介:木樨,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城市常用行道樹之一,常作為園景樹。花黃色或白色,極芳香。花期9-10月上旬,果期翌年3月。花可用于泡茶、釀酒、制作糕點等,還可用于萃取精油,制作香料及化妝品等。
(植物資料由西北師范大學白增福、陳學林提供)
- 2025-11-14一團和氣 | 再和氣,也得有原則
- 2025-11-14《從“修身”到“工夫”》
- 2025-11-11過猶不及 | 過分講究形式,就會滑向形式主義
- 2025-11-10揚湯止沸 | 出了問題應該及時糾正,遇見困難應該勇于面對
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
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