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袤的隴原大地上,一座座基層綜治中心正逐步成為激活基層治理效能的“神經中樞”。8月22日,“全國網絡普法行·甘肅站”活動采訪團沿著河西走廊的脈絡,先后走進高臺縣駱駝城鎮、酒泉市肅州區、金塔縣古城鄉的綜治中心。這些扎根一線的治理陣地,以創新突破的實踐舉措、扎實可見的治理成效,共同勾勒出基層治理的嶄新“楓”景,生動詮釋了“楓橋經驗”的傳統智慧與現代治理理念的深度交融,讓基層治理的活力在河西走廊持續涌動。
駱駝城鎮“四級七天”工作法,助推矛盾糾紛從源頭化解



高臺縣駱駝城鎮,作為國家“三西”移民重點基地,治理場景尤為特殊——全鎮40%人口源自5省8區26縣市,12個民族在此混居,不同族群的習俗差異曾讓“水事糾紛、農事矛盾”頻發,這座承載千年商埠記憶的城鎮,一度面臨和諧發展的挑戰。如何破解多元治理難題,讓千年商埠重煥和諧生機?駱駝城鎮黨委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創新推行“四級七天”工作法。
“四級七天”工作法以“分級處理、限時辦結”為核心,構建起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矛盾化解體系。
第一級由網格員主打“早”字訣,憑借“零距離”接觸優勢,在1個工作日內主動介入、開展首次調解,將矛盾化解在萌芽階段;
第二級依托村調委會的“熟”字優勢,村干部活用“人熟地熟情況熟”的特點,在2日內深入群眾勸解調紛,用鄉土智慧化解鄰里矛盾;
第三級由鎮綜治中心聚焦“聯”字發力,統籌司法、民政、農業等多方力量,在2日內開展聯合調處,打破部門壁壘形成治理合力;
第四級由鎮黨委政府緊扣“統”字攻堅,針對重大疑難糾紛組建專項工作專班,在2日內集中力量破解難題,確保“硬骨頭”有人啃、復雜事能解決。
四個層級層層壓實責任、環環緊扣時限,最終實現99%的矛盾糾紛在7天內高效化解。
“調解不是一錘子買賣,必須靠制度管長遠。”駱駝城鎮黨委書記王吉棟的這句話,道出了工作法長效運行的關鍵。2024年以來,這一制度的成效持續顯現:全鎮99%的矛盾糾紛在7日內成功化解,群眾滿意率穩定保持在98%以上;更值得關注的是,矛盾糾紛總量同比下降23.7%,成訴率僅為0.8‰,真正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如今,“四級七天”調解工作法,已成為駱駝城鎮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本土化創新典范。它不僅為新形勢下推進矛盾糾紛源頭防范化解、維護基層社會穩定提供了可復制的實踐路徑,更憑借顯著成效入選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榮獲全國新時代“楓橋經驗”先進典型稱號,為全國基層治理貢獻了來自河西走廊的智慧與力量。
網格聚力,“微細胞”激活治理末梢

在基層治理精細化探索中,酒泉市肅州區綜治中心將網格化服務管理作為關鍵抓手,以“織密治理網、延伸服務觸角”為目標,全力推動治理力量向基層下沉、治理服務向群眾貼近,切實筑牢“小事不出村(社區)、大事不出鄉鎮(街道)、矛盾不上交”的基層治理防線。
為打破治理壁壘、實現全域覆蓋,肅州區創新構建“一張網格管全域”的基層治理新模式。在農村區域,嚴格遵循鎮——村——組三級治理體系科學劃分網格;在城市區域,按照社區——居民小組二級架構精準布設網格,形成1566個全域覆蓋、邊界清晰的網格單元,其中農村網格893個、城市網格636個、專屬網格37個。同時,配齊配強760名專職網格長,構建起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基層治理體系,讓治理力量真正扎根基層、服務群眾。
為精準掌握民情、及時化解矛盾,各級網格嚴格落實“每月一輪次入戶走訪”機制,網格長深入田間地頭、居民小區,主動排查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與潛在矛盾糾紛。截至目前,累計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3.6萬余件,化解成功率高達92.5%。
治理效能的提升直接體現在司法數據的優化上:2024年,肅州區法院萬人成訴率同比下降11.4%,新收一審民商事訴訟案件數同比下降7.4%,訴訟案件量近十年來首次呈現下降趨勢,真正實現了“矛盾化解在基層、糾紛止步于訴前”。
在數字化賦能下,肅州區全面推廣應用“肅州管家”微信小程序,橫向打通12345政務服務熱線、網格長排查上報、警情流轉等多條群眾訴求反映渠道,構建起“訴求一鍵提、平臺快速轉、部門及時辦”的閉環服務體系。三年來,小程序累計受理辦理各類群眾訴求1.7萬余條,用便捷高效的服務讓群眾“訴求有地說、困難有人幫、事情有人辦”。
如今,肅州區“一網統管”的基層治理模式,成功實現基層治理從“被動應對”向“主動發現”的深刻轉變。這一實踐既是對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生動詮釋,更讓“預防在前”的治理理念在數字時代煥發出新的活力,為基層治理現代化提供了可借鑒的“肅州方案”。
成立品牌調解室,解碼基層治理難題
金塔縣古城鄉綜治中心的“老王”用“一張笑臉、一杯熱茶、一套方法”架起了黨群連心橋,生動詮釋了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實踐價值,為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提供了“古城方案”。


人民調解員王世軍同志熱衷于人民調解工作,擅長運用“情、理、法”融合化解矛盾糾紛,在多年處理各類糾紛實踐中,邊化解處置、邊復盤總結,終于從“個案突破”積累經驗,到“類案總結”提煉共性,最終總結出這套適用于自己的工作法——“3456”矛盾糾紛調解工作法,為系統解決全鄉治理難題提供了有效路徑。使“老王調解工作室”成為了矛盾糾紛調處化解的“終點站”。
“3456”矛盾糾紛調解工作法即區分“三類”、堅持“四要”、把好“五關”、運用“六法”。
2024年至今,“老王”參與調處矛盾糾紛75起,調處成功72起,成功率達96%。
除了“老王調解室”外,金塔縣綜治中心的“同心圓”個人調解室、西壩鎮的“老江矛盾診所”,都深受群眾信賴。專業律師、退休法官等專業力量的加入,讓調解更具權威性。社區“門房革命”、羊井子灣鄉“吃平伙+和事佬”等創新做法,也被當地群眾頻頻點贊。
實踐表明,“楓橋經驗”這座“老字號”的金字招牌,正因為不斷融入法治元素、專業力量和社會參與而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新“楓”景的啟示:變與不變中的治理智慧
高臺縣駱駝城鎮的“四級七天”工作法、酒泉市肅州區的網格聚力、金塔縣古城鄉的品牌調解室,雖路徑各異,但核心要義一脈相承:它們都秉承了“楓橋經驗”“依靠群眾、預防糾紛、化解矛盾、保障穩定”的精髓,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將治理重心下沉,追求“矛盾不上交”的目標。
與此同時,它們又都沒有墨守成規,而是緊密結合本地實際和時代發展,大膽運用新技術、新機制、新方法,不斷豐富和發展著“楓橋經驗”的實現形式和實踐內涵,這種“變”與“不變”的辯證統一,正是“楓橋經驗”歷久彌新的生命力所在,也為其他地方探索基層治理現代化路徑提供了寶貴借鑒。
隴原大地上的這片新“楓”景,作為新時代“楓橋經驗”在甘肅基層綻放的絢麗之花,更昭示著只要始終扎根人民群眾的沃土,與時俱進、守正創新,就一定能夠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筑牢社會和諧穩定的根基,譜寫好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基層篇章。
- 2025-08-26e法耀隴原丨全國網絡普法行·甘肅站:探尋基層普法孕育的法治之花
- 2025-08-25e法耀隴原 | 網絡普法的“隴韻甘風”
- 2025-08-25e法耀隴原|甘肅:基層普法打造多維新陣地
- 2025-08-25e法耀隴原丨法治綠韻染張掖
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
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