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你們繼續與漢學結伴、和中國同行,加強研究闡釋,向世界介紹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當好融通中外文明的使者,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智慧和力量。”近日,習近平主席復信青年漢學家,對他們在促進漢學研究和文明互鑒等方面積極發揮作用表示贊賞。
在語言互通中強化交流。中文承載著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文明智慧,是中國貢獻給世界的重要公共文化產品。漢學源自中國、屬于世界,是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推動學中文、用中文的風潮在海外持續升溫。中國文化IP正成為全球中文學習的重要驅動力,眾多現象級文化作品推動多國中文學習需求激增。截至今年9月,已有86個國家把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目前,俄羅斯、英國、法國、南非等國家相繼將中文列為中學畢業考試或大學入學考試的選考科目。數據顯示,漢語水平考試(HSK)自實施以來,考生人數平均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中文熱”“漢學熱”在全球持續升溫,折射出中國文化的多彩魅力與多元機遇正產生越來越強的“磁吸力”。
在理解互信中凝聚共識。在語言互通的基礎上,還要推進理解互信。如何增進理解互信,關鍵要引導更多的漢學家深入研究中國文化和中國歷史。從馬可波羅到利瑪竇,再到當代的西方漢學家,世界研究中國的腳步從未停歇。博大精深的漢學既貫通“歷史中國”,也深刻體現“當代中國”。中國歡迎外國青年多到中國各地走走看看,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實的中國,同時把自己的想法和體會介紹給更多的人,為促進各國人民民心相通發揮積極作用。中國重視外國游客入境游,隨著中國免簽“朋友圈”持續擴容,2025年上半年,外國人入出境數量穩步增長,達3805.3萬人次,同比上升30.2%。越來越多的外國游客將中國選為旅行目的地,親身感受生動真實的中國。“中國熱”“漢學熱”帶動更多人來中國、游中國。一個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正被更多人所熟知,中國人民同各國人民的友好交往和互利合作更加活躍和深入。
在文明互鑒中激發活力。語言不僅是溝通交流的工具,更是不同文明互學互鑒的載體。世界中文大會通過提供交流平臺,促進各國開展中文教學,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漢學作為促進中華文明與世界其他文明相互理解的載體,為來自世界各國的學者搭建了交流對話的平臺。中國一直以來都重視文明交流互鑒。從世界中文大會,到良渚論壇,從世界古典學大會等交流對話平臺,到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攜手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從推動金磚機制、上合組織行穩致遠,到完善中非合作論壇、中國-拉共體論壇、中阿合作論壇等多邊合作框架,中國堅定文化自信,持續促進文明交流互鑒,推動構建和合共生的文明秩序。歷史的發展、社會的繁盛、人類的進步,都離不開文明的滋養和引領。中國踐行四大全球倡議,秉持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推動不同文明開放交流、包容互鑒,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夯實文明根基。(李萍)
- 2025-11-17【好評中國】同心全運會,展現灣區新魅力
- 2025-11-17【好評中國】把準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路徑方法
- 2025-11-17執好“振興三筆” 繪就美麗鄉村新圖
- 2025-11-17【好評中國】增強砥礪前行的闖勁與定力
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
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