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龍
學前教育作為教育的起始階段,對于個體身心健康具有深遠影響。因此,深化學前教育改革,加強對鄉村學前兒童的關愛與引導,不僅事關兒童的全面發展和家庭幸福,而且是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因素。我們要不斷提升鄉村學前教育工作質量,凝聚社會各界力量,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
強化監護責任與家園共育實效
家庭是兒童接觸社會的第一課堂,對兒童的成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作為兒童成長的重要引路人,應積極履行家庭監護職責,為學前兒童提供正向的支持與引導。
明確監護人責任。鼓勵外出務工家長返鄉就業創業,或通過定期探親、組織親子活動等方式,增加親子團聚時光。利用多媒體加強親子間的溝通與交流,并通過寒暑假、“五一”等節假日增加親子互動或團聚機會,加強彼此之間的情感聯系。家長與兒童的溝通內容不應局限于學習,還應重點關注他們的情緒、興趣及人際關系。特別是在孩子傾訴煩惱時,應接納并共情其情緒變化,通過觀察、共情和積極引導,幫助孩子逐步學會識別、理解和管理情緒。
創新家園共育模式。學前教育機構要加強家園共育,組織具備良好溝通能力與教學經驗的教師對家長進行培訓,內容涉及學前教育理念、學前教育知識等,重點提高家長教育意識,并聘請專業心理咨詢師、情感專家擔任顧問,為有需要的家長提供一對一咨詢服務。舉辦家長開放日等家園互動活動,圍繞兒童幼兒園表現、行為習慣進行溝通,或利用入園、離園時間簡短溝通兒童現狀。對于無法到校的外出家長,可通過微信群、QQ群向家長發送兒童在園活動圖片,方便家長及時了解兒童行為,并圍繞具體問題給出解決方案,增強與家長的互動頻率。組織家長座談會,邀請家庭教育經驗豐富的家長擔任主講人,圍繞教育熱點話題表述自己的觀點及看法,并與其他家長深度剖析問題,在相互討論中提升家庭教育水平。開發針對隔代教養的培訓課程,以線上課程、社區講座、家長學校等形式,為隔代親屬提供照料技能培訓及心理支持,幫助其掌握科學育兒方法。
提升辦學質量與教師專業素養
幼兒園是學前教育的重要場所。為切實提升學前教育質量,幼兒園應從辦園條件、課程設置、師資建設等方面入手,增強對學前兒童的關注,引導其身心健康發展。
規范幼兒園教育管理。調整寄宿制幼兒園教職工配比。由專職生活教師負責兒童日常起居、留園游戲及教學活動,配備專職衛生保健人員,負責兒童日常健康檢查、傳染病防控、膳食營養等工作,為兒童提供專業服務保障。為留守兒童創設關愛的環境。對于存在分離焦慮問題的兒童,教師應通過溝通、安慰等方式給予關注及情感慰藉,并引導兒童參與集體活動,通過游戲、合作任務等形式增強他們的社交互動和自信心,幫助兒童逐漸適應場景,減輕焦慮情緒。利用年審年檢、隨機抽查、督導評估等方式,加強對幼兒園的監管,并設立舉報電話、信箱,規范幼兒園日常教育教學活動。將監管結果與幼兒園等級評定掛鉤。對辦學規范、質量優良的幼兒園給予表彰,對存在問題的幼兒園責令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取消等級稱號甚至辦園資格。
完善學前教育課程。以示范教學形式幫助兒童培養個人衛生、內務整理等必備生活自理能力,并定期組織“生活小能手”評比活動,激發兒童學習主動性。創設多樣化社交模擬情境,引導兒童在角色扮演中掌握自我介紹、溝通交流等人際交往能力。將交通規則、安全用電、防溺水等安全教育內容融入游戲,讓兒童在玩耍中提升安全意識。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必修課,向兒童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幫助其掌握情緒管理、壓力釋放的正確方法。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積極引進教師,或與師范類高校簽訂定向培養計劃,為農村學前教育提供高素質人才支持。開展學前教育專題培訓活動,重點培訓兒童心理、行為特征、教育策略等內容,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并采用案例分析、實地觀摩等方式,圍繞具體問題探索解決策略,幫助教師提高實踐技能。建立區域教師聯盟,發揮資源整合優勢破解農村教師專業發展困境,并以結對、委培、名師引領等方式,為農村教師持續提供專業指導。定期舉辦評優評先活動,公開表彰優秀教師,在績效考核、職稱評定等方面予以傾斜,并鼓勵向優秀教師學習,為兒童學前教育提供經驗支持。
構建多元協同的支持網絡
提升鄉村學前教育質量需要社會各界共同發力。各參與主體應發揮資源優勢形成育人合力,通過搭建學前教育支持網絡,讓兒童在安全溫暖的氛圍中茁壯成長。
整合多方教育資源。引導公益組織、企業等社會力量通過公益捐贈、項目共建等方式,增加農村幼兒園資金投入力度,著力改善校園硬件設施,補充必要的教學教具及衛生保健設備。充分挖掘并利用當地自然資源、人文歷史、傳統民俗等資源,將其轉化為適合兒童的特色課程資源,引導兒童在農事體驗、田間探索、民俗活動中增長見識、收獲快樂,加深對家鄉的理解與認同。可將閑置校舍、黨群服務中心等公共設施改造為“兒童之家”,設置文體活動區、圖書閱覽區、親情溝通區等功能區域,在周末及節假日組織集中照看活動,在解決學前兒童安全問題的同時,設置各類興趣小組,豐富其課外生活。設置“心語信箱”,通過匿名方式了解兒童的普遍情緒問題,方便教師全面了解兒童,針對性開展主題班會及輔導活動。
組織形式多樣的幫扶行動。共青團、關工委等群團組織應深入農村開展調研活動,全方位了解兒童學前教育現狀、學前兒童家庭情況等內容,將調研結果匯總歸納成兒童檔案,為后續精準幫扶提供支持。共青團組織各年齡段團員開展獻愛心活動,關工委組織青少年關愛幫扶活動,切實關愛學前兒童健康成長。對于家長長期在外務工的兒童,可以招募社會團隊、學校等,組織黨員、教師、醫生等各界人士擔任“代理家長”,每周將兒童接回家中共同生活,在生活、學習、心理等方面給予關愛及幫助,并經常與兒童家長及教師及時交流溝通,多方聯動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高校組織學前教育、心理學專業學生參與“三下鄉”活動,為兒童提供心理疏導、行為矯正等指導。企業除為學前兒童提供圖書、教具外,還可組織藝術創意工作坊、閱讀推廣等形式多樣的公益活動,助力兒童身心健康發展。
作者為鄭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副研究員
本文系2025河南省黨的教育政策研究課題:鄉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研究(基金號:2025-DDJYZC-89)。
- 2025-10-29@青年干部 “閱”享青春正當時
- 2025-10-29讓“青春浪花”在時代大潮中“奔涌向前”
- 2025-10-29黨員干部要用實干創新寫好“發展答卷”
- 2025-10-29飛天網評·壁畫里的中國|當AI遇見小飛天,解碼壁畫里的文化新敘事
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
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