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讓敦煌美學“飛入”現代生活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白永萍
秋日蘭州,天高云淡。走進甘肅文旅集團如意甘肅·藝術與文創產品展廳,一面以敦煌壁畫“飛天”為靈感的藝術墻令人眼前一亮,線條靈動、色彩飽滿,與現代空間設計巧妙融合。
近年來,甘肅文旅集團深耕敦煌文化富礦,以創新為橋,推動敦煌美學與現代文旅生活深度融合。從場景營造到體驗設計,從產品開發到服務升級,甘肅文旅集團用文旅融合的實踐路徑,助力文旅產業轉型升級,讓游客在旅程中邂逅詩與遠方的美好。
在品牌建設中,甘肅文旅集團將“如意”意象與敦煌美學結合,推進品牌標準化,制定了涵蓋色彩、字體、紋樣、空間布局等多方面的VIS系統。小到員工工牌上的紋樣,中到酒店前臺背景墻的設計,大到景區導視牌的字體搭配,每一個細節都經過反復琢磨、精心考量,最終實現了敦煌美學在不同場景中的“自然浸潤”。
“這套體系不僅讓集團整體的視覺識別度大幅提升,更重要的是,讓游客在不經意間就能感受到敦煌文化的溫度與魅力。”甘肅文旅集團創意設計研究院副總經理謝莉介紹道,文化不該是遙遠的,它應該是觸手可及的生活美學。
若說VIS系統是讓敦煌美學“融入日常”,那么“樂敦煌”“畫敦煌”“塑敦煌”這些跨國界的藝術實踐,就是讓敦煌故事“走向世界”。
走進“樂敦煌”“畫敦煌”“塑敦煌”主題展廳,銅鑄的《莫高神牛》雄渾厚重,樹脂的《蓮花童子》栩栩如生,油畫的《舍身飼虎圖》色彩濃烈,一幅幅、一件件整齊陳列,既凝結著藝術家們的巧思與匠心,也吸引著往來觀眾駐足欣賞、拍照留念。
謝莉告訴記者,展廳中的每一件作品,都是“敦煌系列文化項目”精心打磨的成果。“畫敦煌”項目特意邀請俄羅斯藝術家走進莫高窟,用油畫語言再現壁畫神韻。“塑敦煌”則打破地域與文化的界限,匯聚中外雕塑家,以多元視角詮釋敦煌故事;而“樂敦煌”項目更是讓千年壁畫“活”了起來,復原出了壁畫中的箜篌、阮咸、橫笛等古老樂器;更令人驚艷的是交響樂《敦煌與絲綢之路組曲》,將東方旋律與西方古典音樂巧妙融合,呈現出一場跨越時空的音樂盛宴。
“這些創作不僅賦予敦煌文化新的藝術表達,也讓它在國際舞臺上煥發多元光彩。”謝莉說,目前,集團已形成包括200件油畫、245件復原樂器、60件雕塑、30余種文創產品及2部文藝作品的藝術寶庫,是甘肅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名片。
為了讓更多人近距離感受敦煌魅力,甘肅文旅集團打造了如意甘肅·藝術與文創產品展廳。構建起“靜態展陳+動態體驗”的雙重沉浸空間。觀眾在欣賞精美藝術品的同時,可以親手觸摸古樂器,還能通過數字技術“走進”敦煌壁畫的世界。
憑借這份“可看、可觸、可感”的獨特魅力,展廳成為連接大眾與敦煌文化的熱門橋梁,年接待游客12萬人次,文創銷售年收入達420萬元。
在文旅體驗方面,甘肅文旅集團將“樂敦煌”“畫敦煌”“塑敦煌”三大IP融入景區運營。《絲路華彩》實景演出、“絲路盛宴樂舞風華”、古風行游與民謠跨界等項目,讓游客不僅看風景,更能“參與”風景。以平山湖為例,廢土風服飾秀讓二次消費占比提升至28%。
文創產品開發是連接敦煌文化與日常生活的重要紐帶。甘肅文旅集團實施“如意甘肅?甘肅文創體驗店”項目,整合全省1779款文創和非遺產品,打造“一店逛甘肅”體驗。3家門店年接待游客45萬人次,年收入720萬元。
“集團還對旗下的酒店、民宿、餐飲空間進行場景化改造,將敦煌壁畫元素融入客房、餐具、擺件等細節。比如驛部落?蘭山餐廳,將敦煌飲食禮儀融入服務,讓一次普通的用餐,變成一場文化之旅。”謝莉說。
值得一提的是,“漠跡”小程序、“如意甄選”直播間等平臺,結合夜經濟和淡季主題活動,實現了“淡季不淡、旺季更旺”。去年淡季,系列活動帶動游客量同比增長55%。
從品牌構建到藝術創作,從沉浸式體驗到文創開發,甘肅文旅集團正用一套完整體系,讓敦煌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光彩。
“未來,我們還將繼續推動敦煌美學的創造性轉化,聯動省內中小微企業,打造‘IP賦能+全鏈共享’的產業生態,讓更多人感受敦煌文化的永恒魅力。”謝莉說。
- 2025-11-05甘肅628家企事業單位參加第八屆進博會
- 2025-11-05武威首列出口中亞焦炭班列發運
- 2025-11-03何以中國·壁畫里的中國丨《鹿王本生圖》:在敦煌壁畫中聆聽善惡之音
- 2025-11-03何以中國·壁畫里的中國|《薩埵太子本生》壁畫里的敘事美學范本
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
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