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規模達5758億元,在重點行業領域應用規模近5000萬臺套,消費領域應用保有量突破20億臺套……9月24日至25日,第四屆北斗規模應用國際峰會上,一組組數據折射北斗規模應用的蓬勃發展。
北斗系統造福中國人民,也造福世界各國人民。北斗系統建設已走過31年的發展歷程,特別是2020年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以來,進入全球化發展新階段,服務性能全面提升,規模應用全面拓展,成為服務全球用戶的重要新型基礎設施。
自主創新鑄就北斗硬核底色。自主創新是北斗系統的“內核”。從1994年北斗一號工程立項開始,幾代北斗人堅持自主創新,實現了北斗系統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區域到全球的歷史性跨越。不斷自主創新,北斗持續突破,從早期北斗一號的雙星區域試驗,到如今北斗三號服務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精度從十米級躍升至亞米級,時間同步能力進入納秒時代,北斗系統導航定位、授時和短報文通信服務能力不斷提升。如今,北斗導航衛星單機和關鍵元器件國產化率達到100%,北斗導航系統帶給我們充足的戰略底氣和安全感。腳步不停,探索不止。峰會期間發布的《北斗產業發展藍皮書(2025年)》指出,北斗系統正加速與5G/6G、衛星互聯網、遙感、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技術深度融合。這一融合發展將形成支撐未來時空信息服務的核心技術基石,為智慧交通、應急管理、智慧城市等領域的創新應用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北斗系統深度賦能千行百業。“北斗+人形機器人”“北斗+農機”“北斗+打樁機”……北斗系統持續賦能千行百業,在多個領域實現深度應用。近年來,北斗系統應用場景快速拓展,已從遙不可及的“天邊”系統,發展為深入日常的“身邊”服務。在農林牧漁、自動駕駛、電力巡檢、智慧港口等諸多領域,北斗系統不斷延伸應用觸角,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當前,面對人工智能、低空經濟、自動駕駛等新引擎、新賽道、新場景,北斗應用有望迎來新一輪爆發式增長。比如,未來的低空領域,或許會出現基于北斗厘米級定位的“空中走廊”,無人機群像候鳥遷徙般有序飛行;智慧的田野上,結合北斗與AI的農機,將能自主識別植株并進行毫米級精準施肥。這些場景并非遙不可及,它們正隨著北斗與各領域的深度融合而逐漸顯現。
中國的北斗也是世界的北斗。北斗國際“朋友圈”正不斷擴大。目前北斗系統服務能力已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其中140余個國家和地區提供北斗系統相關服務及產品,進入11個國際組織的標準體系。聚焦新場景、新需求,為不同國家提供特色應用路徑和發展模式,是北斗“走出去”的新趨勢。《北斗產業發展藍皮書(2025年)》指出,北斗出海正加速從“設備出口”向“技術協同、標準互認、生態共建”轉型升級,逐步構建起覆蓋全球、高效可靠的高精度服務網絡。面向未來,中國將加強開放融合,深化推進成果共享,鞏固拓展中非、中國—中亞、中阿、中拉等北斗應用合作機制,支持與更多國家深化合作,加快推進北斗服務、產品落地,造福各國人民。
中國北斗遠在天邊,應用服務近在身邊。北斗規模應用前景十分廣闊,腳踏實地、行穩致遠,走向全球的中國北斗大有可為。(向秋)
- 2025-09-28【好評中國】從數貿會看經濟發展的勃勃生機
- 2025-09-28【好評中國】用實干奏響砥礪奮進的時代強音
- 2025-09-28【好評中國】讓青春在技能磨礪中閃耀光芒
- 2025-09-27以“徙木立信”之基,夯筑作風建設銅墻鐵壁
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
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