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網6月17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道 6月16日,2025年蘭州市中考筆試正式拉開帷幕??荚囀兹眨M行了語文和物理、化學科目的考試,蘭州市教育考試院專門分科目進行了試卷評析。
語文:
五育并舉賦能成長 聚焦素養引領教學
今年中考語文試題發揮學業水平考試對教育教學的指揮棒作用,引導課堂教學改革,強化課程育人導向,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一、堅持立德樹人,加強正確價值觀引領
1.選取歷史性、民族性、時代性、地方性的典型材料
試題材料時代特色鮮明,“皋蘭什川古梨園系統”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突出地域文化,“體重管理年”體現社會熱點。閱讀選材典型,《陳涉世家》《留侯世家》均出自《史記》,閱讀中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王安石晚年隱居鐘山的《歲晚》,詩中林塘夜色的清幽、乘興夜游的雅趣,具有獨特的中華民族審美特質。從文本類型來看,既有實用類又有文學類;從作家分布來看,既有古代先賢司馬遷、王安石,又有當代作家許冬林;從作品類別來看,既有歷史傳記、近體詩,又有散文、新聞、評論等。
2.引領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育人觀念
試題以情境為載體,在生活關聯中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現代文閱讀(一)《雨天的刨木花》,充滿了對用勞動創造美的父親的敬重。試題設置從“刨木花”的象征意義開始,到沉浸于自己理想不斷創造出充滿愛與美的生活主題的探究收束,為考生思考、分析“勞動之美”提供了足夠的空間,在“過程性”學習中融入正確價值觀。現代文閱讀(二)圍繞“體重管理年”,借助四個關聯問題,引領考生正確認識科學體育鍛煉對促進健康生活方式的關鍵性作用,進而促使年輕一代樹立正確的生活理念。
二、堅持素養為本,考查學科綜合能力
1.圍繞學科核心素養,設計綜合性任務
試題堅持對考生語文素養的綜合考查,圍繞核心知識,依托關鍵問題設計整體性、綜合性任務,引導考生明確“回答此問題所需的知識”“如何進行整合”以及“需要哪些知識來支持整合”等問題,進而評估考生整合語文學科知識、技能、方法和觀念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現代文閱讀(一),遴選回憶性散文“事件典型”“寫作時的回憶與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錯轉換”兩個核心知識,設計四個關鍵問題,關聯散文的閑筆、景物描寫、關鍵語句的理解,引導考生展開整體性閱讀,并以考生整體閱讀的表現來評估考生的學業質量。
2.圍繞高階思維品質,設計問題情境
試題從靈活性、深刻性、獨創性、批判性等方面對思維品質進行測評。名著閱讀部分,在“有趣的《西游記》”這一情境下設置了兩道題,第一道題要求梳理“孫悟空大鬧天宮”的相關情節;第二道題要求考生結合自己閱讀體驗,探究“兒童的游戲性”的理解,考查其由現象到本質、由表及里、由具體到抽象的高階思維能力,指向深度學習。作文題“神清氣爽的時刻”,強調思辨性和抒情性的有機結合,引導考生使用“比較、分析、決策、創見”等認知策略,結合自身積累與感悟寫作,進而引導考生在自身的成長感悟中加入理性思考。
三、堅持回歸教材,深化教、學、評一體化
1.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與實踐
試題涵蓋了字詞、句法、修辭等語文基礎知識的各個方面,包括字形、詞語的理解與辨析、句子主干、病句修改、語句銜接、修辭判斷、文言詞語等,試題設計靈活、新穎,引導考生在語言實踐中,通過主動積累、梳理和整合,固本培元。
2.充分發揮以評促考的功能
試題多個部分緊扣教材中的范文、助讀、知識和作業四大系統,呼應教材中的重點內容。比如,“古代詩歌閱讀”的設題,取自九年級下冊第12課的作業系統;“現代文閱讀(一)”的設題,取自教材回憶性散文的經典篇目《秋天的懷念》《阿長與<山海經>》《藤野先生》《背影》的助讀和作業系統。這些試題積極銜接國家統編教材相關內容,旨在引導教師認真研讀課標、充分用好教材、加強課堂教學。
化學:
素養立意育人才 關注思維重發展
2025年蘭州市中考化學試題,以課程標準為遵循,聚焦學科知識、思維品質和關鍵能力,體現教、學、評一致性,有效引導教育教學。
一、彰顯學科育人價值,落實課程任務
1.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根植愛國主義情懷
堅持與時俱進,反映社會發展新變化,科技進步新成果。第1題以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為素材,引導考生直觀感受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關切,增強國家自信。第2題選取甘肅省博物館館藏文物為素材,展示化學工藝成就,引導考生關注家鄉,增強文化自信。第7題古籍中記載的化學信息,展現古代輝煌成就,提升民族自信。第11題選取“春節”引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增強愛國情懷。
2.建構真實情境,注重設問方式進階
試題創設真實問題情境,將化學學科知識與生產生活、科技前沿、學科問題相聯系,寓化學知識于真實情境。第13題基于文獻檢索視角設置試題,以泡菜發酵為素材,從物質變化、鑒別及用途進階設計問題,將生活點滴融入化學學習中;第12題以航天科技為素材,從“物質分類”“化學反應”“能量轉化”角度設問,合理設置答題梯度,體現試題開放性、思維層次性。
二、深化核心素養考查,提升思維品質
1.凸顯科學思維,加強過程與方法考查
重視素養導向,通過多層次、多角度設問考查科學思維與探究能力。運用觀察、實驗、調查等手段獲取化學事實,運用比較、分類、分析、綜合、歸納等方法認識物質及其變化。第12題從宏觀、微觀、符號角度,建立物質及其變化的模型。試題注重思維過程和思維品質的培養,體現高階思維的培育。另外,探究性試題在立意、情境、設問、答案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與靈活性。
2.立足科學探究基礎,延伸科學態度思路
試題凸顯研究化學現象、確認化學事實、探索化學規律、體現實驗為主的化學學科特質。對于實驗與探究的考查不再局限于記憶性內容,而是注重思維能力的考查。第15題關注曲線表征,以電導率與溶液中離子濃度大小關系為信息,考查實驗數據闡釋化學問題的意識;第16題基于“證據推理”等方法,以實驗探究為手段,通過證據推理、驗證假設、解釋交流等環節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
三、突出關鍵能力考查,加強教、學、考有效銜接
1.基于核心知識設計試題,回歸學科本質
緊扣教材,通過典型情境與核心知識結合,注重對主干知識的全面考查,注重考生讀圖、識圖的能力,通過基礎性、綜合性問題設計。指向學科核心知識。第10題涉及物質類別與名稱、性質及轉化等,促進知識體系構建;第14題落腳實驗操作、化學用語、質量守恒定律,考查知識應用能力和遷移能力;第17題源于教材,考查酸堿鹽轉化和定量認識化學反應,形成利用化學反應探究物質性質和組成等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
2.著眼實踐活動融合設計試題,接軌課程標準
以靶向開放性、活動性、問題性原則設計問題,將化學知識與日常生活、工程實踐、社會發展等結合,在跨學科實踐活動中提升考生綜合實踐能力。第16題“基于碳中和理念設計低碳行動方案”引導考生構建基于社會性科學議題的跨學科主題學習模型;第15題依托“基于特定需求設計和制作簡易供氧器”,體現“物質的性質與應用”“物質的化學變化”,承載“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促進“系統與模型”“比例與定量”等大概念的發展。
物理:
立足文化引領 注重生活情境 發展核心素養
今年中考物理試題,積極探索項目化學習、跨學科實踐的命題方式;試題設計靈活多變,注重學生科學思維發展,實現從考知識向考能力考素養的轉變,發揮試題在育人和教學方面的導向作用,引領深化教學改革,提升物理教學整體質量。
一、“依標據本”命題,重視基礎知識
1.落實課程標準,注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考查
遵循“依標據本”“減負提質”,題型多樣,包含單選、填空、識圖作圖、實驗探究和計算。內容涵蓋了《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課程內容目錄下的絕大部分一級主題和二級主題,包含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思維能力。突出科學思維考查,側重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建模能力、看圖識圖能力、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2.突出基礎知識,回歸教材本位
選取課本中的圖片、閱讀材料或課后習題。第1題的音叉、隔離墻、鋼尺,第4題溫控電磁繼電器,第8題電路故障判斷、第9題正常人眼與近、遠視眼原理圖、第10題s-t圖像、第17題晶體熔化曲線、第20題“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第22題“探究液體內部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第24題利用“浮筒打撈沉船”的物理模型均取材于教材。
二、情境承載立意,厚植家國情懷
1.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樹立民族自信
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底色,回應時代重大主題,厚植家國情懷。第3題以“神舟二十號”為情境,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點,了解科技發展,樹立科技報國志向;第5題將“物態變化、內能”的考查融入到青銅器鑄造中,引導學生了解古代青銅器鑄造技術,增強“文化自信”,運用“科技文化”,樹立“科技強國”意識。
2.關注生活情境,體現育人導向
情境素材來源于教材、自然現象和科技發展,呈現方式豐富多樣,文字精煉,圖文并茂,插圖包含生活情景、物理模型、傳統文化、科技實物、圖像圖表等,體現信息的廣度、深度和高度。著力將物理知識融入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從物理學的視角建立模型、分析推理、質疑創新。第1題以圖片形式展示生活情境,考查對聲學的掌握;第2題以安全用電為主題,列舉電動車不能在樓道停放或充電等素材,樹立安全用電意識;第12題以空氣凈化器為載體,考查電荷間的相互作用;第13題以電動汽車為素材,考查電學基本概念;第16題以燃氣熱水器為情境,考查熱學計算。
三、彰顯學科思維,落實核心素養
1.注重實驗探究,關注科學方法培養
實驗題考查的科學探究要素各有側重,注重情境探究實驗的優化。第22題“探究液體內部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從生活經歷引出問題,提出猜想,展開探究,解決問題,拓展創新,引導學生經歷完整的科學探究流程。將命題立意、情境創編、任務設計融為一體,合理設計梯度,深挖情境材料中涉及的物理問題。第21題(3)問考查引導學生運用物理語言進行科學表述。
2.探索學科融合,引領教學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融入跨學科實踐元素,注重多學科巧妙融合。第8題與生物相融合,以人體的膝關節為素材,考查摩擦的概念。第11題以設計“電子秤”的實踐活動為情境,考查動態電路與杠桿。第14題與化學相融合,以紅磷燃燒實驗為情境,考查密度和壓強的概念;第24題以“浮筒打撈沉船”為主題,設計情境問題,建構物理模型,培養學生的跨學科素養和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周言文
- 2025-06-17【文化中國行】甘肅岷縣:“花兒”流韻詠新顏
- 2025-06-17千年回響,藝術新生!音樂話劇《受到召喚·敦煌》蘭州站官方預約通道今日開啟!
- 2025-06-17臨夏州花兒歌手在第十九屆西部民歌(花兒)歌會上獲佳績
- 2025-06-17【甘快看】甘肅簡牘博物館“尋簡之旅”感受考古樂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