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清视频精品_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视频_亚洲丝袜一区在线_午夜国产精品一区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 >> 文化旅游 >> 省內游

【小康路上看老鄉】平涼靜寧:昔日“荒草園” 今變“致富田”

22-05-10 10:02 來源:中國甘肅網 編輯:劉姍

  中國甘肅網5月9日訊(本網記者 李紅軍 通訊員 任建祥 王瑞霞)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近日,一場及時雨過后,在平涼市靜寧縣雷大鎮范堡村紗帽梁,鎮包村負責領導田向紅和村支書李元紅正在地頭查看玉米出苗情況。

  “這一片地過去是雜草叢生的撂荒地,面積有180多畝。今年經過鎮上撂荒地整治后,村里通過流轉、代管復耕種上了玉米,現在80%已經出苗。”李元紅說。

群眾正在地里放玉米苗

  范堡、麻峽、下馬等村耕地都處于海拔1500多米以上。在過去,道路不暢,青壯勞力外出務工,致使村里的部分土地撂荒閑置多年。今年以來,雷大鎮嚴格落實糧食安全和耕地保護紅線政策,成立工作專班全面排查撂荒耕地,實施撂荒地綜合整理,為恢復糧食生產創造了條件。與此同時,各村積極引導農戶復耕、委托他人代種和村集體托管代耕的方式,指令性落實了糧食生產計劃。

  日前,記者來到雷大鎮范堡村撂荒地整治現場,田間挖掘機、旋耕機相互協作,清理荒草、深耕土地、疏松土壤,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400余畝撂荒耕地經過整治變得平整開闊。

  “到目前為止已復耕412畝,點種玉米300多畝。目前我們要搶抓這次有效降雨,加快復耕進度,爭取本月中旬全部復耕播種到位。”李元紅說道。

撂荒地復耕復種進行中

  針對部分家庭勞動力不足導致的撂荒地,范堡村采取以“合作社+村集體+農戶”的模式,由村級黨組織牽頭,與農戶簽訂托管協議,將群眾撂荒耕地交由村級專業合作社統一托管經營,確保全村613畝撂荒地應耕盡耕、應種盡種。

  站在麻峽村張峽社山梁上遠望,青山環抱的溝谷里,午后的陽光映照在一壟壟地膜上,把田疇變成了一面面明亮的鏡子,田地里閃動著農民護苗、除草的身影。這里,以前曾是麻峽村的“無人區”,經過今年撂荒地整治逐漸變得熱鬧起來。

  眼看著打了半輩子交道的莊稼地變成“荒草園”,對麻峽村村民張福周來說一直是個心結。在得知可以接受他人委托代耕的消息后,第一時間去村委會咨詢,并當場做了決定:不管租費多少,只要地不荒就行!“我現在大概代種了有30幾畝,主要種的是小麥、玉米、洋芋等糧食作物。”張福周說。

  “我們都是農民出身,看見地荒了覺得很可惜。通過這種托管代耕的方式,不僅解決了撂荒地問題,還增加了我們村的集體收入。”麻峽村村支書兼村辦合作社負責人徐志軍介紹。在去年,麻峽村由村集體合作社托管代耕了60畝撂荒地,今年開春又托管代耕了130畝,還有部分種植大戶也參與進來,使全村撂荒地基本清零。

撂荒地變糧田

  據了解,雷大鎮在強化撂荒地復耕工作中,邊排查,邊整治,邊利用。在經營方式上,對勞動力充足的農戶引導自行恢復耕種,缺乏勞力的農戶,采取村集體托管代種和委托周邊農戶種植。與此同時,鎮上支持村集體組織和農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盤活撂荒耕地種糧。截止目前,全鎮已恢復耕種撂荒地2980余畝,復耕復種率達到77%以上。

  “糧食生產事關民生大事。下一步,雷大鎮將壓實責任,守牢耕地保護紅線,加強撂荒耕地復耕復種的指導、檢查和督促力度,并建立防止新的耕地撂荒長效機制,讓昔日撂荒地,變成群眾增收的‘生金地’。”雷大鎮黨委書記張偉說。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

西北角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中國甘肅網微信
中國甘肅網微博中國甘肅網微博
微博甘肅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今日頭條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16 中國甘肅網(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