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美霞(福建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副研究員)
謝冕的散文集《為今天干杯》收錄近作五十余篇,兼具理性色澤與詩意敘述,內蘊著人文學者的生命智趣與青春詩情。他以凝練筆觸描述自身遭遇病痛困厄的灑脫堅韌、師生親友相知相伴的歡欣鼓舞、游歷四方精神返鄉的快意無拘。正如他夜宴俄國詩人時即席發言:“今天,只有今天,是我們共同的擁有,屬于我,屬于我們。讓我們為友誼,為和平,為正義干杯!”謝冕散文洋溢著熱愛生活、把握當下的通透樂觀,具有智趣與情義的獨特光輝。

海峽文藝出版社 2024年12月出版
散文講求真誠,最見作者性情與境界。這部散文集以雋永平和筆調敘述生活故事與日常細節,蘊藏著不屈不撓的堅韌品格與青春情懷,有一種樂而忘憂的生命境界。謝冕認為:“文學要給人希望。”《換骨記》《學步記》《登樓記》等文章輕描淡寫敘述自身晨跑骨折、高齡換骨、重新站立、學步登樓的生命困境,沒有自我哀憐,沒有鋪陳災難,依然關懷世界和平與人類正義。堅韌達觀與心懷大愛賦予散文集獨特的人格力量,一種給予人希望與信心的潛在力量。散文源自生活,謝冕善于捕捉生活的美好細節與瞬間感受:學步時把助步器舉過頭頂以示慶賀的雀躍心情,與俄國詩人葉甫圖申科詩酒唱和的心靈相通,結伴登臨高山偶遇美麗女孩的意外驚奇,為赴中天門槐花之約再登泰山的物我兩忘,北方天寒地凍夜晚偶遇路邊餡餅店的民間暖意,醫護人員量身定制“謝老師的下午茶”的幸福記憶……這些妙趣橫生的日常細節與生活場景,織就謝冕散文智趣達觀的青春詩情。而這青春情懷并非未曾經歷人生磨難的天真無邪,而是認清生活真相依然滿懷熱愛的赤子之心。誠如《事情可能好于預期》中作者自況:“他滿眼都是春光。他沒有老,也不會老。”
散文集融合堅韌達觀的生命智慧與青春情懷的詩意敘述,行云流水之間蘊涵著高密度的知識趣味與文化內涵。謝冕從飲酒、喝茶、交游、登臨等日常生活中發現愛發現美,順帶出諸多詩文典故。《酒趣:自稱臣是酒中仙》游刃有余貫串起古典詩文、虛構故事與現實經驗。詩文典故是以現實場景與典雅詩畫相互成就貫通文脈,從而生成趣味盎然的妙手文章。《茶韻:松火夜煎茶》從暢春園客廳懸掛的書畫家張仃題贈斗方寫起,追溯“松火夜煎茶”唐詩出處,帶出陸羽《茶經》與聞一多苦茶文章,再融入齊白石為畫點題“寒夜客來茶當酒”故事等。謝冕書寫重點是自身經歷、交游往來,詩文典故隨機融入字里行間。他辯證看待古圣先賢之言,并非一味推崇古人,而是多方呈現不同觀點,并堅持己見。他引用孔子“唯酒無量”以表示喝酒要盡興;反引老子“五味令人口爽”,與道家清淡單一的味覺審美保持距離。與其說《為今天干杯》有著學者散文的理論思辨,毋寧說蘊涵著傳統文人的博雅之趣。
這部散文集也有鐘情美酒美食、感懷知音相惜的詩式率真。謝冕重情重義,自言是“好人”,換骨住院期間寫的第一篇文章即為人作序。親友師生相伴覓食、相聚一堂的日常生活與生命故事,折射出他熱情率真、達觀酣暢的人生態度。謝冕寫飲食,實質是寫人生、寫哲理、寫情義。
他從美食中發現多元、綜合等方方面面的學問,認為“美食可以是引導我們走向美的、成熟的人生的一種方式”。在作者詩意眼光與審美態度里,人間美食擁有靈性與情懷,隱藏世道人情與格物致知。對待美食,他有著不隨流俗的人生態度,對清淡精細不以為意,強調夠味、喜愛粗茶。他以審美而非窮富來論“揚州獅子頭是否應放荸薺丁”。《味鑒》有著“該咸不咸,不吃;該甜不甜,不吃;該油不油,不吃”的飲食哲學,旅居南方某學校他每餐都不忘親自為自己帶“鹽”。他主張恰到好處的足味,斷然拒絕的則是乏味。這并非僅僅品鑒味道輕重,更是追尋一種酣暢淋漓的人生境界。文后自注“乏味者,非言宴飲之道,實乃適時之感也”。事實上,他有著人文學者的價值立場與現實關懷,從日常飲食的細微處入筆,談論時代氛圍與個體生命、社會發展與日常生活的內在聯系。散文集里多篇文章寫到餡餅、包子、面條等平常食物,講述飲食人生背后的情誼與志趣。餡餅曾是北方民間俗常之物,在豐饒富裕的現代社會中頗具懷舊之感。謝冕師生因看望太陽城公寓的老詩人牛漢,發現高品質餡餅。樸素美味的餡餅,吸引著謝冕師生頻繁光顧。他們甚至連續多年辦起“國際餡餅大賽”,即“謝餅大會”。春暖花開時節,浪漫瀟灑的中外學人不分種族、國界,紛紛盛裝出席,比賽吃餡餅。《春服既成》坦言:“所謂餡餅大賽是借口,師生一年一度的歡聚才是目的。”謝冕借著美食再現珍貴日常,感悟生活智慧,抒發情義無價。
學者孫郁認為謝冕和一般學者的寫作不同,“他的行文隨心所欲,帶有詩化的意味,在他那里,含蓄與詭秘大概是一種大忌,那率真、熱情之筆,是偏離了京派傳統的”。這一洞察是深刻、透徹的。謝冕出生在南方海濱城市福州,是閩籍作家、閩派批評的標識性人物。散文集里他無所畏懼的攀登、率性勇敢的漂流,骨子里有著閩人“愛拼才會贏”“敢為天下先”的英勇無畏。《尋找一種感覺——福建長泰漂流記》坦陳當時他以74歲高齡在惡劣氣候中挑戰漂流的心境:“我需要對我的生命可能性,以這樣的方式進行試探和檢驗,我需要事實上的回答。……在雨中,在風浪中,在極端驚險中,只有此時,才能感受到一種平時未能擁有的快樂。”他以暴風雨漂流作為探索生命可能性與體驗極致狀態的重要方式,延續早期福建先民“過臺灣”“下南洋”尋求生活可能性的海洋冒險精神。
同時,謝冕深受閩籍同鄉“五四”作家冰心的影響,有著相似的眷戀鄉土的家園情懷。《溫馨下午茶》回憶起曾經閱讀冰心散文,羨慕她因有友情相伴連小恙住院都很“美麗”。謝冕與冰心同鄉同姓,他繼承冰心“愛”的情懷,對家鄉福建同樣飽含深情,以散文見證自身返鄉之旅、思鄉之情,以散文描摹少年成長記憶、傳統福州評話等。《花香果香書香》回憶故鄉福州四季花果飄香,回憶幼時居住地三坊七巷瑯瑯讀書聲,回憶家境貧寒的母親卻奇跡般讓所有子女都讀書識字。《海峽上空那一道彩虹》為平潭大橋建成而歡欣鼓舞,為二哥“子欲養而親不待”嘆息感懷,滿懷期待“我的眼前陡然出現這道跨越海峽兩岸的美麗彩虹”。《豈止水仙,更有臘梅》則描述福州火爐御寒、鮮紅福橘和室內水仙花的冬日溫馨景象。當前福建以文學出版力推閩籍作家“精神返鄉”。謝冕以《謝冕文存》及散文形式匯入閩籍作家“精神返鄉”的時代行列。
可以說,日常生活與人情物理在謝冕審美眼光中幻化出萬千氣象,凝聚成高齡長者誠摯寬厚的生命詩情,也沉淀為理性輝耀的人間智趣。
- 2025-10-24文化遺產的星河,在熱愛與創造中流轉
- 2025-10-20器物識江南——長篇小說《江南器物志》創作談
- 2025-10-17解讀千載橋梁文化——評《詩畫橋》
- 2025-10-15留住那些歷史不能記錄的過往——讀《八九雁來:姥姥的聊齋》
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
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