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筑牢安全屏障 集聚綠色動能 厚植生態底蘊 城關區在生態惠民中釋放發展活力
中國甘肅網11月19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道(記者 顏娜 實習生 繆彩霞)初冬時節的蘭州,黃河兩岸草木雖染淺黃,卻仍見層林疊翠,各類植被較往年更為繁茂。黃河風情線上,市民漫步其間,抬頭是清透藍天,身旁是緩流碧水,享受著生態改善帶來的愜意生活。
這份舒心景致的背后,是蘭州市城關區深耕生態建設的持續發力。今年6月,煥新升級的蘭州市兒童公園在城關區亮相,380畝復綠工程僅用44天便完成綠化補植與配套建設,金雞菊、油松等花草苗木滿目生機,成為城關區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注腳,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際生態建設的亮眼答卷。
生態之興,始于規劃。城關區立足南北兩山生態基底,編制《蘭州市城關區國土綠化規劃(2023-2030年)》,依據海拔、坡向等自然條件,對兩山現存林分結構實施“撫育+復壯+修復”分區治理,織密層次分明的生態綠網。如今,全區綠地達6.69萬畝,成活樹木3000多萬株,185種植物在此扎根,人工森林生態體系日趨完善,為區域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污染防治,精準發力。城關區構建“人防+技防”全方位治理體系,以基層網格為單位實現常態化監管。城管局嚴抓工地“六個百分百”防塵措施,市場監管局推進餐飲油煙凈化設施全覆蓋,生態環境部門強化源頭防控。2024年,全區優良天數達307天,同比增加20天,優良天數比率83.9%;2025年最新數據顯示,優良天數比率已經達到86.08%,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3.84,藍天常駐成為城市標配。依河而興,護水安瀾。作為黃河穿城而過的城區,城關區全面落實河湖長制,110名三級河湖長累計巡河1.1萬人次,完成率達216%,整改涉水問題23個。嚴格核查482個入河排污口并實現100%整治,提前完成“十四五”指標任務。2024年,黃河包蘭橋斷面水質達Ⅱ類標準,轄區地表水水質達標率100%。“手機拍照根本不用調色,藍天搭配著黃河清澈的色調格外出片,冬雪過后的黃河,顏色更是鮮明動人。”正在河邊拍照取景的市民宋一張笑著說。
生態賦能,鄉村蝶變。沿著皋蘭山盤旋而上,伏直公路沿線20公里生態綠帶綿延起伏,迭代升級的一家家農家樂星羅棋布。城關區以“煙雨蘭山”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為抓手,通過植綠補綠讓小菜園、小果園遍布山間,杏梅、云杉等綠植點綴村落,“蘭派民居”風貌盡顯。依托生態優勢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2024年農家樂經營收入近1億元。“以前靠炒土雞、燉排骨謀生,現在賣的是‘清新空氣’和‘田園體驗’!我們引導村民種有機菜,既保障食材新鮮,又讓大家增收致富。”蘭山龍泉山莊負責人珊珊道出了生態帶來的轉型紅利。
機制創新,筑牢根基。城關區建立“區級林長+街道級林長+社區級林長+承包單位”四級聯動體系,形成閉環管理與定向督導機制。區級總林長帶隊巡林15人次,街道、社區級林長累計巡林11808人次,張貼防火令1000余張、宣傳橫幅150余條,構建“空中巡護+地面排查+定點值守”立體防護網。兩山指揮部組織42名工作人員完成70棵大型油松補植,讓護林防火與生態修復同向發力。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增強綠色發展動能”。城關區以規劃為引領、以治理為抓手、以創新為動力,在植綠護綠中厚植生態底蘊,在生態惠民中釋放發展活力,用實打實的生態成效,讓全會精神在基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書寫出生態與發展共贏的精彩篇章。
- 2025-11-1911月20日起蘭州戶籍居民出入境證件換補發“全程網辦”
- 2025-11-18蘭州市委老干部局開展糖尿病防治宣傳活動
- 2025-11-18蘭州市救助管理站發出“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倡議書 24小時救助熱線公布
- 2025-11-18“金城·惠醫保2026”正式上線
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
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