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角·中國甘肅網記者 亢兆寧 劉姍 程健 宋芳科 王星懿
10月31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國家文物局政策法規司指導,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特別支持,甘肅省委網信辦、省文物局主辦,張掖、嘉峪關、酒泉市委網信辦與敦煌研究院、中國甘肅網、鳳凰網甘肅頻道共同承辦的“何以中國|壁畫里的中國·當AI遇見小飛天”網絡主題宣傳活動走進敦煌。
當晨光漫過鳴沙山麓,由中央及省市縣媒體記者、商業平臺編輯、網絡大V組成的采訪團踏上莫高窟九層樓前的石階,一場跨越千年的對話就此開啟。
在敦煌莫高窟第428窟中,斑駁的洞窟光影里,一幅以“S”形長卷展開的壁畫穿越千年時光,靜靜訴說著印度寶典國三太子薩埵以身飼虎的慈悲傳奇。這幅《薩埵太子本生》不僅是莫高窟現存16幅同類題材中的經典之作,更以其獨特的構圖與藝術魅力,成為研究中國早期壁畫敘事美學的范本。

壁畫故事取材于佛教經典:寶典國三太子薩埵與兄長出游時,目睹母虎因饑餓瀕死、七只幼虎嗷嗷待哺的慘狀。他毅然刺頸出血,投身懸崖飼虎,以血肉之軀踐行“舍身救世”的佛理。敦煌畫師以細膩筆觸將這一悲壯場景凝固于洞窟東壁——從三太子跪別父母時的決絕,到橫臥虎前刺頸的悲憫;從母虎飲血啃骨的震撼,到二兄尋回尸骸的哀慟,十二個情節如珍珠般串聯成“S”形敘事長河,首尾相銜,氣韻貫通。
作為莫高窟北周壁畫的代表作,第428窟《薩埵太子本生》突破了傳統單幅畫面的局限,以三層長卷分欄鋪陳。畫師巧妙運用群山作為情節分隔,既保持畫面獨立性,又通過蜿蜒的“S”形布局引導觀者視線自然流轉。
畫中,薩埵太子橫臥山崖的身姿,肌肉線條如青銅雕像般充滿力量感;母虎與幼虎的刻畫則通過夸張的動態,傳遞出生命的原始張力。(敦煌研究院供圖)

- 2025-10-28【決勝收官“十四五”】甘肅公安:“十四五”期間破獲經濟犯罪案件萬余起
- 2025-10-28何以中國·壁畫里的中國|張掖大佛寺:絲路藝術瑰寶與交融坐標
- 2025-10-28【決勝收官“十四五”】甘肅公安:創新旅游警務 涉旅矛盾糾紛調處群眾滿意度達100%
- 2025-10-28【決勝收官“十四五”】甘肅“十四五”交通事故下降18.54%
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
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