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角·中國甘肅網記者 呂庚青 劉姍 程健 宋芳科 王星懿
10月28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國家文物局政策法規司指導,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特別支持,甘肅省委網信辦、省文物局主辦,張掖、嘉峪關、酒泉市委網信辦與敦煌研究院、中國甘肅網、鳳凰網甘肅頻道共同承辦的“何以中國|壁畫里的中國·當AI遇見小飛天”網絡主題宣傳活動走進張掖市。
當天,來自中央及省市縣媒體、商業平臺編輯、網絡大V等30余人組成的采訪團走進大佛寺,深入探尋其《永樂北藏》佛經背后獨特的編序與管理智慧,這一歷經歲月沉淀的古老方法,與現代圖書館、檔案館的編序邏輯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張掖大佛寺《永樂北藏》佛經規模宏大,其編序方式獨樹一幟,采用《千字文》文字與漢字數字組合進行編排。具體而言,每一個《千字文》中的文字對應一到十這十個數字,即一個字對應十本佛經。
在佛經上,通常會清晰標注著《千字文》和漢字數字組合的序號。實際操作中,會將十本具有相同序號的佛經放置于一個寫有對應《千字文》的函套內,再將函套妥善存放于寫有相應《千字文》的經柜之中。

“眼前這座經柜,正是存放北藏佛經的專用柜。它呈橫八豎八的格局,共設有六十四個格子,每個格子上都工整地寫著一個《千字文》文字。佛經依據《千字文》被精準地放置于對應的函套里,像‘納’字、‘篆’字所在的函套便是典型代表。隨后,這些函套會按照《千字文》文字在原文中的次序進行排列,由此構建起一套完整且嚴謹的佛教文獻管理流程。”張掖大佛寺講解員陶文愷介紹。
“這種獨特的編序方式,與當今圖書館、檔案館采用英文字母與阿拉伯數字組合編序的邏輯原理高度一致。”陶文愷說,只是受限于時代,中國古人沒有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數字這類便捷符號,故而巧妙地選用《千字文》與漢字數字進行組合。
古人之所以青睞《千字文》,源于其自身具備的兩大顯著優勢。其一,《千字文》自南朝以來便是通行全國的啟蒙讀物,普及程度極高,只要識字之人,幾乎都會讀會背。這一特性使得它成為大眾熟知的文本,為編序的廣泛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其二,《千字文》中的1000個字僅有唯一一個字重復,這種獨特性使其天生適合作為序號使用。采用《千字文》編序,極大地方便了當時大佛寺內的僧眾對佛教經文進行查找、閱讀和管理,提高了文獻管理的效率與準確性。
張掖大佛寺北藏佛經的編序體系,不僅是中國古代佛教文獻管理的智慧結晶,更是跨越時空與現代管理理念相呼應的生動例證,彰顯著古人卓越的創新思維與深厚的文化底蘊。

- 2025-10-24隴拍客丨深秋扁都口 銀裝素裹繪祁連
- 2025-10-24隴拍客丨臨澤:彩色屏障 守護生態家園
- 2025-10-24隴拍客丨山丹學子探尋絲路文明
- 2025-10-24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2025年第三場會員單位協作交流活動在蘭州舉行
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
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