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角·中國甘肅網記者 程健
5月19日,夜深人靜,在隴南禮縣公安局龍林派出所,凌晨兩點半的月光斜斜地照在所長辦公室的窗欞上。剛處理完突發警情的劉輝打開手機,看到家庭監控畫面里母親蜷縮在床沿的身影,喉結不自主地滾動了一下。這樣的場景,已經重復了上千次。

鄉關經緯 丈量泥土深處的“民心標尺”
從警22年,劉輝干過片警,當過所長,是戶籍管理標兵,是案件辦理能手,是全縣勞動模范,他始終扎根在基層一線,用腳步丈量社情民意。
每當清晨第一縷陽光緩緩升起,龍林鎮農貿市場已人聲鼎沸。一位身著藏藍警服的身影穿行在攤位間,順手幫買菜阿姨拎起兩筐青菜。“劉所早啊,這韭菜剛割的,帶把回去嘗嘗?”“您留著賣錢,有事兒隨時打我電話。”這樣的對話,在龍林派出所所長劉輝面前早已成為日常。
去年8月17日,禮縣大范圍降雨導致龍林轄區發生泥石流。23時30分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把劉輝在夢中吵醒了,有一輛河南籍小轎車駕乘三人被困到龍太路水牛溝泥石流之中,請求救援。

劉輝看看戰友,都累了一天了,不忍心叫起他們,便獨自一人開車去了現場,找到被困車輛后,他聯系到了附近村里的大卡車,想要用大卡車拖拽出被困車輛,但是泥石流越堆越深,大卡車無法拉出被困車輛,眼看泥石流慢慢已經掩到半車身了,他情急之下從警車中拿出鐵锨和鎬頭挽起褲腿跳進泥石流中,又是挖又是鏟,所幸將被困車輛成功救出。劉輝又將被困人員帶到附近村莊里安頓住宿,等他回到所里已經是凌晨5點多了。
前年8月,他和同事調查案件返回途中,發現一男孩睡在路邊。他憑著多年從警經歷,感覺男孩一定是出事了,于是他立即停車跑到男孩身邊詢問情況,通過再三詢問,男孩終于說出實話,是喝了農藥病情發作了,他立即將男孩抱上警車送往醫院,同時撥打了120聯系了醫務人員進行救助。
醫務人員事后告訴劉輝,幸虧發現送醫及時,否則孩子不可能得救。當孩子家長感謝劉輝時,劉輝對在場的醫生和家長說:“救人于水火,本來就是我的職責,只要孩子沒事,我們的付出才值得。”
劉輝的辦公室墻上掛著一幅特殊的地圖——泛黃的紙上,歪扭的線條勾勒出山坳溪流,鉛筆標注的備注密密麻麻。這份“活地圖”是他一寸寸丈量出的“民心坐標”。擔任龍林所長四年間,他的足跡覆蓋了轄區村居的每一條田埂、每一道山梁,將警民連心橋筑進了百姓的煙火日常。

鋼火仁心 扛起千鈞之責畫“溫情紋路”
“法律是鋼,執法者的心得是火。”劉輝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今年3月,劉輝在走訪中排摸出一條矛盾糾紛。轄區村民楊某(女)嫁給趙某(男),兩人舉行了婚禮,由于楊某未成年,兩人未辦理結婚登記,婚后兩人因為年齡相差大,觀念不同,經常發生矛盾糾紛,楊某經常離家出走,一氣之下,趙某便將楊某英送回娘家,并要求楊某娘家退還全部彩禮。
在退還彩禮中,趙某母親不慎從楊某門口跌落,導致肋骨多處骨折,創傷性胸腔積液。出院后,民警對雙方矛盾進行調解處理,由于雙方當事人各執一詞,情緒激動,調解困難。隨后劉輝聯合龍林鎮綜治中心、司法所工作人員,在龍林派出所就楊某、趙某婚姻糾紛進行調解,歷經8個多小時的調解,方一致達成協議,矛盾糾紛最終成功化解。
“劉輝經常以農民的姿態,解決了農民之間發生的糾紛,對農民之間發生的深層次矛盾,能夠做到抽絲破繭。”這是禮縣公安局主要領導對劉輝的評價。

2017年10月7日,時任草坪派出所所長的劉輝和同事在草坪鄉芍藥村進行走訪調查時,發現該村村民楊某某和鄰居因道路問題經常存在矛盾,村委會、鄉政府工作人員也多次協調解決他們兩家的矛盾,但因各種問題均未徹底得以解決。
劉輝了解情況后,多次對楊某某和鄰居進行勸解,做工作、講道理、講法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在多次勸解下,兩家終于冰釋前嫌、握手言和,同時在他的主持下楊某某和鄰居的路通了、氣也通了。10月16日兩家歡天喜地的來到派出所送來一面錦旗“公正調解,為民排憂”。
基層社會治理中,劉輝將傳統的“和合”智慧注入現代警務,獨創“四步柔解法”:一杯茶降溫火、一席話溯根源、一紙約明規矩、一家親續情分。針對留守老人易受騙的痛點,他發動鄉賢成立“銀發護衛隊”,用門環暗號識別詐騙分子;為迷途少年設計的“向日葵計劃”,讓犯錯孩子在派出所前院勞作,收獲季把果實分享給家人。“法律是盾牌,但盾牌背后得有溫度。”他說。
面對龍林鎮轄區面積大、出警路途遠、管理人口多、分布相對密集的實際情況,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如何更好地方便群眾?劉輝及時調整工作思路,實行派出所、交管警力“雙聯動”機制,壓實“一村一輔警”“警網”融合工作,全面落實“上門代辦”“容缺受理”等便民服務措施。“有困難找警察”成當地居民的共識,警務前移架起了警民連心橋,居民對警務工作的滿意率整體提升。

破繭成長 歲月褶皺里點亮“生命之光”
“故土,是一生的情懷,又怎能忘懷。”這是劉輝守在父親病床前發出的一條微信朋友圈。父親臨終前緊緊握著劉輝的手囑咐道,要常回家看看,一定要照顧好患有老年癡呆病的母親。
2018年,母親做飯時不慎燙傷了大腿,為了不影響兒子工作,母親愣是忍著疼痛沒有去過一個電話,直到四天后回家,才發現母親大腿起了一大片水泡,由于當時沒來得及醫治,到現在留下了行動不便的后遺癥;妻子兩次大手術,連續三年臥床不起,花費了家里所有積蓄,劉輝跟妻子愣是在出租的房間里將孩子撫養長大,直到前幾年才搬進屬于自己的“家”……往事如煙,繚繞在心頭,那些曾經的痛苦和傷害,成為劉輝記憶中不堪回首的過往。
2024年除夕,他剛包好韭菜雞蛋餃子,電話那頭傳來急報:“茨壩大橋有人墜河!”等他把渾身冰碴的群眾從死神手里奪回,冰箱里的餃子已凍成冰坨。推開家門,卻見母親裹著棉襖蜷在灶臺前,手里攥著半生不熟的餃子,口水浸濕了胸前的衣服。這個在暴風雪中徒手挖出被困群眾的硬漢,此刻哭得像個迷路的孩子。

最讓民警們揪心的是那次跨省追逃。出發前夜,劉輝在家里炒了二十個雞蛋,分裝在五個保鮮盒里。“老人家只認這個味兒。”他紅著眼眶拜托鄰居,“每天熱兩個,就說是我現做的。”第五天押解嫌疑人歸來,沖進家門卻看見母親把發霉的雞蛋捂在胸口。這個徒手制服過持刀歹徒的漢子,蹲在門檻上哭得渾身發抖。
今年正月,“咯吱”一聲推開老舊的木門,劉輝搓著凍得通紅的手跨進小院。剛處理完糾紛的他,警服上還沾著雪粒子,盯著母親將降壓藥服下后,已蹲在柴房開始捆扎柴火。“娘有關節炎,炕涼了又要疼整宿。”劉輝用柴火為八旬母親燒的熱炕,在零下15度的低溫中持續供熱七天,讓這個警徽與孝心交織的故事,隨著炊煙飄散在十里八鄉。
每當有人問起劉輝這一路的艱辛是怎么堅持下來的。這個49歲的男人望著辦公室墻上“人民公安為人民”的標語,輕輕轉動著無名指上磨白的婚戒:“穿上這身警服,就要對得起頭上的國徽;作為兒子,更要守住生命的來處。”龍林派出所那盞長明的警燈,不僅照亮著轄區的安寧,也溫暖著一個兒子最深沉的守候。
- 2025-05-26祁連山下是我家|張掖七彩丹霞:飛起來 大地畫卷更炫彩
- 2025-05-26祁連山下是我家|甘州府城:越夜越精彩
- 2025-05-25隴拍客|張掖:“夜經濟”激活消費潛動力
- 2025-05-25【甘快看】祁連山下是我家|國內單體規模最大的串番茄智能溫室在張掖民樂逐步壯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