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古道今】
陶淵明的住宅旁種了五棵柳樹,因此自號“五柳先生”。二十七八歲的時候,他還專門寫過一篇自傳性的短文《五柳先生傳》,記其志趣和志向。在談到讀書時,他說五柳先生:“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意思是,五柳先生非常喜歡讀書,但不求甚解;如果有所領悟,便高興得連吃飯都忘了。
“不求甚解”的字面意思是不求深入了解,給人的感覺好像馬馬虎虎,敷衍了事。其實,陶淵明所謂的“不求甚解”,只是針對當時盛行的煩瑣考證而言的,意思是不在字句上挖空心思,穿鑿附會,鉆牛角尖。“不求甚解”的前提是“好讀書”,如果不喜歡讀書,“不求甚解”也就無從談起;雖然“不求甚解”但如果心無所悟,也就算不上什么讀書方法了。
《顏氏家訓·勉學篇》在“三紙無驢”那一段后接著又說:“夫圣人之書,所以設教,但明練經文,粗通注義,常使言行有得,亦足為人;何必‘仲尼居’即須兩紙疏義,燕寢講堂,亦復何在?”這里的“明練經文,粗通注義”就是陶淵明所說的“不求甚解”;這里所說的“常使言行有得”就是陶淵明所說的“每有會意”。為了“仲尼居”三個字而寫兩張紙的注解,有的說“居”是閑居之處,有的說“居”是講習之所,正是陶淵明所暗指的“求甚解”;“居”已不在,而“兩紙疏義”意義又在何處?明人朱國楨《涌?小品·己丑館選》也說:“讀書不求甚解,此語如何?曰靜中看書,大意了然。惟有一等人,穿鑿附會,反致背戾。故曰:解是不解,不解是解。”這里的“大意”正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精神實質”。
“不求甚解”的本義是,不讀死書,不死讀書,不把書讀死。一句話,就是千萬別做“書呆子”。后世則以“不求甚解”形容學習或讀書淺嘗輒止、粗枝大葉,或形容只求懂得個大概,不求深入理解。顯然這和陶淵明的意思已經大相徑庭了。讀書還得埋下頭來,靜下心來,不僅要讀懂字面意思,還得要領會文字背后的深刻含義,否則就是裝模作樣、裝腔作勢。
(尚之)
【草木清芬】


名稱:墊狀點地梅
分布:隴南、甘南、定西、臨夏、武威、金昌、張掖、酒泉
簡介:墊狀點地梅,多年生墊狀草本。花期6-7月,果期8-9月。植株緊密,葉小,密集覆瓦狀排列,花白色或粉紅色。可入藥,有祛風清熱、消腫解毒之功效。
(植物資料由西北師范大學白增福、陳學林提供)
- 2025-10-30千金市骨 | 鑒定文憑容易,鑒別人才難
- 2025-10-30永葆人民公仆本色
- 2025-10-30守株待兔 | 過去的經歷,不一定都是成功經驗
- 2025-10-29心非靜不能明
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
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