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張凱(中)正在與同事們研讀紀律條款。張楠 攝
在今年的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有一名來自寧夏的紀檢監察干部,他就是全國先進工作者、寧夏回族自治區紀委監委第七審查調查室副主任張凱。面對大家的祝賀,張凱一如既往地保持著謙遜,他說:“‘全國先進工作者’的榮譽,既是對我的鼓勵,又是對我的鞭策,我會更加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絕不辜負組織的培養和同志們的支持……”
自2012年考入寧夏回族自治區紀委監委機關,張凱先后在監督檢查室、機關黨委、第七審查調查室工作。無論在什么崗位,他都愛崗敬業、擔當奉獻,組織、主辦或參與辦理有重大影響的區管干部案件、問題線索80余件,并多次被上級抽調參與重大事項監督和重點案件查辦,為全面從嚴治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作出了積極貢獻。由于工作成績突出,張凱獲得了首屆自治區“最美公務員”、“全區優秀共產黨員”等多項榮譽;“五一”前夕,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
“只要肯下苦功夫,就沒有攻不下的‘婁山關’”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職務犯罪呈現高智商、專業化的特征,審查調查難度越來越大。對此,張凱經常鼓勵自己:“辦案就要保持一股不服輸的勁頭,只要肯下苦功夫,就沒有攻不下的‘婁山關’。”
有一次,張凱參與查辦一起跨境職務犯罪案件。審查調查對象不僅受賄手段隱蔽,而且與相關涉案人員串供、銷毀證據,給案件查辦帶來不少困難。
眼看著時間一天天流逝,作為專案綜合組跨境問題審查調查牽頭負責人,張凱食不甘味、夜不能寐。他一邊組織協調相關跨境調查事宜,一邊與同事們一起夜以繼日地翻譯、分析3000余份英文資料。在此基礎上,他對30多類幾萬條英文信息逐項深挖比對,與境內相關證據進行多輪次關聯論證,并結合審查調查情況,撰寫了3萬余字的翻譯分析報告,制作了百余頁的分析套表。
在張凱和同事們鍥而不舍的努力下,多條重大問題線索逐漸浮出了水面,專案組初步掌握了審查調查對象通過委托持股、對沖換匯、信托管理、虛構貿易背景等方式向境外轉移資金的方式和手段,摸清了資金來源和去向。審查調查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婁山關”終于被攻下。
張凱回憶說,那段時間幾乎都是一坐一整天,一熬一晚上。頸椎疼得受不了,他就把電腦顯示器墊得高高的;眼睛干得受不了,他就打盆熱水用毛巾時不時地熱敷一下。
急難險重,方顯英雄本色。專案組的一名同事這樣評價張凱:“他不畏艱難、勇挑重擔,靠的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而是對黨的無限忠誠和對紀檢監察事業強烈的使命感、責任心。正如他經常跟我們講的,‘我們不能讓腐敗分子逃脫法網,更不能讓黨、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蒙受損失。’”
“查辦案件務必實事求是、慎之又慎”
有人說,紀檢監察工作是得罪人的工作。張凱卻說:“這是一場正邪對抗、以正壓邪的斗爭。反腐敗當然要得罪人,但得罪的只是少數腐敗分子。”
幾年前,在查辦一起案件的過程中,張凱接到了一個陌生電話。這是一名涉案對象打來的,因為張凱正在辦理的案件觸動了他的利益,對方便妄圖以恐嚇威脅阻撓案件辦理。面對涉案對象的囂張氣焰,張凱針鋒相對:“違紀違法者必須受到追究,你威脅挑釁的不是我,而是黨紀國法。”
事后,當被人問及:“你真的不怕嗎?”張凱總是淡然一笑:“先烈們為了革命事業寧死不屈,如果我們辦案人員受到威脅就繳械投降,反腐敗斗爭又將如何取勝?”
作為紀檢監察干部,除了要有“鐵骨丹心”,還要實事求是、不枉不縱。張凱說:“我們辦的不僅是案件,而且是黨員干部的人生,查辦案件務必實事求是、慎之又慎。”他經常告誡自己,實事求是是新時代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查辦案件必須一切從實際出發,核實每一起違紀違法事實。
有一次,張凱組織辦理一起職務犯罪案件。審查調查對象對其家屬籌措的某筆購房款來源不甚清楚,誤認為該購房款與自己的涉案資金有關。出于對家屬可能會被追究刑事責任的擔心,該審查調查對象在供述時,故意向專案組虛構這筆購房款是他向商人老板索賄所得。
張凱在后續核查中發現,該審查調查對象、其家屬及涉案商人老板三方各執一詞,難以證實上述購房款為審查調查對象受賄所得。為了查清真相,張凱帶領同事們反復調查、分析、論證,最終確認該筆購房款不是審查調查對象向商人老板索賄所得,與其違紀違法問題無關。
查清事實后,張凱特意向審查調查對象作了解釋說明,打消了其心中疑慮和不安,也讓該審查調查對象感受到了紀檢監察機關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隨后,該審查調查對象一改之前的對抗態度,積極主動向組織交代自己的違紀違法問題。
“絕不能讓‘蠅貪蟻腐’僥幸逃脫”
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是老百姓期盼的實事,也是關系黨的執政根基的大事。作為土生土長的農村娃兒,張凱一直把群眾利益放在心上,對損害群眾利益的腐敗問題寸步不讓、毫不含糊。他常說:“監督執紀必須較真,絕不能讓‘蠅貪蟻腐’僥幸逃脫。”
有一次,張凱下基層對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相關問題進行監督檢查。在某村走訪的過程中,他發現很多村民對補貼標準、什么時候領補貼、領的什么補貼等關系切身利益的問題并不清楚。一名村民說:“村支書幾次以‘上頭要檢查’為名,要求我們將‘一卡通’、身份證、戶口本全部上交。”
這些情況引起了張凱的警覺。向領導匯報相關情況后,他和同事們依法調取了該村村民的“一卡通”賬戶明細,經過與自治區審計廳工作人員共同分析賬戶信息,發現該村30多個“一卡通”賬戶中的錢在同一時間段、同一工位被全部取走。張凱馬上詢問村民們有沒有在這個時間段從自己的“一卡通”上取過錢,大家都說沒有。后經調查核實,這些錢是被該村黨支部書記支取了。這一問題線索很快被移交到縣紀委監委,該村黨支部書記受到嚴肅查處,村民們的損失也被追回。與此同時,張凱就監督檢查過程中發現的“一卡通”管理機制不健全、資金補貼信息公開不到位等問題撰寫了調研報告,報經領導審批后反饋至有關部門,督促其整改。
有一次,在督查下級紀檢監察機關辦案工作的過程中,張凱發現某市轄區紀委監委對某問題線索的初核不夠扎實,擬予以了結。張凱進行督辦后,發現該案依然疑點重重。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后,張凱將此問題線索提請由自治區紀委監委督辦、市紀委監委領辦。經過兩次督辦,該案成功取得突破。最終,多名涉黑涉惡人員被繩之以法,多名“保護傘”被嚴肅查處。
對工作負責意味著對群眾負責。張凱先后深入15個縣區40余個鄉鎮開展監督檢查,通過直查、督辦等形式嚴肅懲治“蠅貪蟻腐”。特別是對群眾反映問題較多的市縣,他堅持帶案下訪,督導查處群眾身邊腐敗、涉黑涉惡“保護傘”案件11起,督促有關單位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4人,移送司法機關20余人,為群眾追回資金千萬余元。
“應該如何從懲治極少數向管住大多數拓展?又該如何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在嚴肅查處腐敗案件的同時,張凱針對案件反映的所在地區、部門、系統的面上問題和深層問題,全面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深入推進以案促改、以案促治。近年來,他組織、參與起草案件審查調查報告、通報、以案促改報告等50余篇。
“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清平樂•六盤山》是張凱非常喜歡的一首詞。被問及緣由,他說,在這首詞里,家鄉的六盤高峰孕育了他無畏無懼的品格。(高參參)
- 2025-06-30精準監督推動化解不動產登記難 托舉群眾安居夢
- 2025-06-305月,甘肅5人被開除黨籍和公職、3人被開除黨籍、取消退休待遇,1人被取消退休待遇……
- 2025-06-30清風為伴產業興 | 摘取致富“金果子”
- 2025-06-30摘取致富“金果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