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清视频精品_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视频_亚洲丝袜一区在线_午夜国产精品一区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 >> 廉政頻道 >> 廉政要聞

甘為民仆恥為官 學習朱德同志的公仆情懷

2025-06-30 16:07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人民公仆為人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切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必須牢固樹立人民公仆意識,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傾聽人民群眾意見和建議,保持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始終牢記為民宗旨,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是我們黨加強作風建設的重要內容,是衡量黨員干部修養的試金石。朱德同志作為老一輩革命家,一生始終不渝地踐行愛民、親民、為民的宗旨。他曾經說過,“共產主義者應當是沒有私心的人,為了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我們沒有任何東西不可以犧牲。”拳拳之心、殷殷之情,為“心系人民、艱苦樸素”的公仆情懷做出了有力的注腳。

  “功是黨的,是群眾的”

  朱德同志對人民群眾懷有深厚感情,他深情地說:“群眾風起云涌,烈士犧牲性命,如果有功,功是他們的。離開了群眾,我們什么事也做不出來……一定要記住,如果有功,功是黨的,是群眾的。”

  朱德同志擔任軍長時,始終以普通士兵和勞動人民一員自居,身先士卒、以身作則,與人民同甘共苦。在井岡山時期,為了解決井岡山上急需的糧食問題,紅四軍司令部發起了下山挑糧運動。朱德同志經常穿雙草鞋,戴個斗笠,與戰士們一樣,挑著100多斤糧食翻山越嶺,將糧食運到駐地。戰士們看他工作那么忙,都勸他不要挑糧了,還私下藏了他的扁擔。可誰也沒想到,朱德同志自己動手用毛竹做了一根新扁擔,并在上面刻了“朱德記”三個字,重新加入挑糧隊伍。這就是著名的“朱德的扁擔”的故事。朱德同志從不擺長官架子,而是將自己緊緊融入普通戰士之中,與大家同甘苦、共進退。

  朱德同志在部隊中特別強調群眾紀律,要求紅軍嚴明紀律,不能拿群眾一針一線。在南昌起義前夕,他在軍官教育團提出:我們的軍隊“人人要有群眾觀點,要有階級斗爭的思想,要有為廣大人民利益而奮斗的意志”“不許像舊軍隊那樣糟蹋老百姓”。1929年8月,為反擊國民黨對閩西紅色根據地的大規模“會剿”,他率軍出擊,隊伍行至漳平市象湖鎮楊美村休整。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暢,加之當地土豪劣紳散布謠言,老百姓“談兵色變”,紛紛帶上財物逃往村外。紅軍到達楊美村時,村里靜悄悄,只有一位身殘體弱的老漢蘇觀泗仍駐留。為了獲得行軍補給,戰士們輕聲細語、細心地向老漢解釋了自己是誰,并請求他賣給紅軍糧食。老漢帶著戰士來到他堂弟蘇和家中,在老漢的應允下,紅軍為主人留足口糧后,以高于市價的價格買下大米,并留下購米款,在墻上寫下留言:“老板:你不在家,你的米我買了廿六斤,大洋二元,大洋在觀泗老板手禮(里)。紅軍。”回到家園后,鄉親們聞訊后紛紛涌進蘇和家中觀看紅軍的留言墻,情不自禁地稱贊,“紅軍真公道”。在朱德同志的帶領下,紅軍留下了一段段軍民魚水情深的動人故事。

  朱德同志心系人民的赤子情懷,使他贏得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衷心愛戴和崇高敬仰,他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是熱愛群眾、依靠群眾,始終將群眾放在心間。

  “多為前線,多為百姓想想吧”

  朱德之“德”,在于一生為人民服務。他平生戎馬為人民,甘為民仆恥為官,對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懷有無限忠誠。無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都能做到“處處關心人民的疾苦”“時刻想著為群眾謀利益”“多為前線,多為百姓想想吧”,他是這么說的,更是這么做的。

  在抗日戰爭時期,朱德同志不僅帶領軍隊在戰場上保家衛民,在敵后根據地同樣熱切地關心和愛護著群眾的生活。1939年夏,八路軍總部曾駐在山西省武鄉縣磚壁村,這里長期干旱缺水,人畜喝水都很困難,平日村民只得一滴水當油珠子用。面臨這一長期得不到解決的問題,朱德同志率領干部翻山越嶺,沿著村子尋找水源,并考證廟宇里的碑文,終于在一個山洼子找到一股泉水和下雨時會冒白氣的山洞。說干就干,朱德同志帶領干部群眾到這里挖井。苦戰半個月后,一股泉水從地下噴涌而出。磚壁村的老百姓高興得像過節一樣,捧著井水,好像怎么也喝不夠。為了紀念共產黨、八路軍的恩情,磚壁村人給這口井起名為“抗日井”。朱德同志就是這樣時刻將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在心頭,以百姓之心為心,竭盡所能體察民情,時時處處為民著想。

  關心群眾疾苦,減輕老百姓的生活負擔,是朱德同志辦事的重要出發點。在陜甘寧邊區,朱德同志帶頭開發南泥灣。他提出,邊區地廣人稀,只有一百五十萬人口,我們這么多機關部隊,都要靠人民負擔,怎么行呢?于是他主張軍墾屯田,開發南泥灣,將一支主力部隊部署在那里,一邊駐防,一邊生產,以減輕人民負擔,同時也能夠改善部隊生活。除了推動南泥灣大開發,朱德同志帶頭參與邊區的大生產運動,和身邊工作人員一起組成生產小組,在王家坪開墾了三畝菜地。他每天一清早和工作之余,都要到菜地里澆水、施肥、鋤草。幾位工作人員年紀輕,沒有種過菜,朱德同志種菜是能手,手把手地教他們。就這樣,朱德同志以身作則,帶頭解決“革命中的家務問題”,不給邊區人民增添負擔。

  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朱德同志非常重視改善群眾生活,經常教導干部要情系百姓,老老實實為人民辦事。他說:“戰爭是暫時的,生產是永久的。打仗為了什么呢?為的是生產建設;土改為了什么呢?也是為生產建設。”他強調“要將各種人盡快轉到建設上來”“生產要天天往上升”。作為新中國的締造者之一,曾經指揮千軍萬馬的朱德同志不顧年事已高,常到基層調研,體察民情民意。據統計,從1956年至1966年,他在外視察調研就達27次,平均每年外出近90天,撰寫調研報告100多篇,對新中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管理提出了許多寶貴建議。面對“大躍進”的浮夸風,他挺身而出,主動“下去”了解真相。1959年5月,他和董必武、林楓一起到東北三省就農業問題特別是公共食堂問題進行調研后,聯名給黨中央寫報告,分析多數群眾不愿意長年參加農村公共食堂的具體原因,并建議解散農村公共食堂。他積極開展調查研究,就是希望能為百姓說真話、做好事,減輕百姓的實際困難。

  “要接班不要接官”

  朱德同志身為元帥,生活上從來都是艱苦樸素,過著普普通通的百姓生活。一件灰色嗶嘰中山裝,兩只袖子已被磨得破爛不堪,周圍同志說不能穿了,但他堅持“補一補,還可以穿”。補好后,他高興地說道:“衣服不怕它破,破了可以補上……我們共產黨員就是要帶頭艱苦樸素,做出榜樣。”

  考慮到朱德同志年事已高,身邊的醫生和廚師就想給他改善一下伙食,以保證營養,他卻堅決反對:“我不讓你每天做大魚大肉,不是怕花錢,主要是要養成儉樸的習慣,一切從六億人民出發,生活上不要太超乎人民生活水平之上。”樸素的話語蘊含著朱德同志時刻心系百姓疾苦,他不愿多花一分錢,唯恐自己占了便宜而讓國家和人民吃虧。

  作為家長,朱德同志對后輩也有著嚴格要求,他經常教導子女要接班不要接官,要多與群眾打成一片,任何時候都不能搞特殊化。跟家人約法三章:“不準搭乘他使用的小汽車;不準親友相求;不準講究吃、穿、住、玩。”他常常說:“粗茶淡飯,吃飽就行了;衣服干干凈凈,穿暖就行了。”此外,朱德同志要求后輩們務必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他常對孩子們說,“要接班,不要接官,接班就是接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和本領。”朱德同志的女兒朱敏一直從事教師工作,并被要求搬到學校住、不要總回家,以盡快適應工作,為祖國做出貢獻。

  1946年12月1日是朱德同志六十歲壽辰,董必武同志寫下一首祝壽詞,評價他“要作主人不作客,甘為民仆恥為官。”這句詩是朱德同志深沉的公仆意識和為民情懷的真實寫照。新時代新征程上,廣大黨員干部要學習朱德同志的光輝品格和崇高風范,把竭誠為民的優良傳統扎根在思想上,體現到行動中,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添磚加瓦。(作者:李俊昆)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本網原創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中國甘肅網微信
中國甘肅網微博中國甘肅網微博
微博甘肅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今日頭條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24 中國甘肅網(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