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0日,浙江省平湖市林埭鎮徐家埭村的數智生活館內,村民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使用政務服務長三角“一網通辦”終端辦理業務。金苗 攝

5月21日,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漁姑娘”助農直播間內,主播正在向網友介紹當地特色農產品。陳凱 攝
數字鄉村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之一。5月13日,中央網信辦等四部門聯合印發《2025年數字鄉村發展工作要點》,部署了包括“夯實數字鄉村發展基礎”“提升鄉村數字治理效能”“推進智慧美麗鄉村建設”等9個方面的任務。明確到2025年底,數字鄉村發展“十四五”圓滿收官。
從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實施數字鄉村戰略”至今,我國已公布兩批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數字鄉村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國已實現縣縣通千兆、鄉鄉通5G、村村通寬帶,農村網民規模達3.13億人。5G、大數據、物聯網……各種數字化技術為廣大鄉村帶來現代化的美好生活。在技術的賦能下,百畝農田僅需一部手機就能遠程管理,山里的特色農產品靠著網絡遠銷全國各地,鄉土文化搭乘數字快車火熱“出圈”,鄉村治理和公共服務有了大數據助力……數字鄉村的畫卷徐徐展開,不斷提升廣大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動動手指、點點鼠標”就能遠程管理
前沿技術讓農業生產更加科學高效
在江蘇省宜興市徐舍鎮美棲村,玫瑰產業園內的一株株可食用玫瑰伸展著枝丫,枝頭的花苞蓄勢待放。花田內,一根根黑色的滴灌管緊貼著地面,每隔0.3米就有一個滴孔。土壤之下,174個土壤酸堿度傳感器、77個控制器有序排布。花田邊,氣象監測點像哨兵一樣守衛著這片土地。所有這些設備,都被一張物聯網連在一起,設備監測到的數據會通過網絡及時傳輸到產業園的物聯網控制中心系統上,產業園的工作人員通過手機就能查看。
5月18日的早晨,玫瑰產業園負責人蔣永波的手機傳來一陣報警聲,一條預警通知隨即彈出:“14號花田土壤pH值下降至5。”蔣永波急忙打開手機上的物聯網控制中心系統APP,點開自動泵站的澆灌終端,開啟14號花田的滴灌電磁閥進行精準補水。
坐在家里“動動手指、點點鼠標”就能灌溉施肥,靠著數字化的技術,蔣永波如今一天就能完成以往15個人耗費五六天才能干完的活。“水肥施得精準,用得合理,田里的雜草就少,除草的人工費用又能減去一半,勞動強度降低了,生產效率高了不少。”蔣永波說,美棲村在玫瑰種植中打造了物聯網管理平臺,引進全自動智能水肥一體化控制系統,配合滴灌、自助投料系統,且實現了電腦、手機端并行控制。
目前,600畝的食用玫瑰花田按照20畝一個點位的編號排列在系統平臺上,每一個區塊的濕度、溫度和土壤pH值都實時顯示,什么時候該澆水、什么時候該施肥、澆多少水、施多少肥,系統都知道,養花變成一件簡單的事。
從“人管地”到“數管地”,從“靠天吃飯”到“科技種田”,以物聯網為代表的數字化技術正在逐步改變傳統的農業種植模式。農業物聯網系統打造出農業生產的數字化神經系統,前端成百上千的傳感器+5G高速傳輸網絡+后端平臺系統的智能分析決策,指導農民高質高效種田養殖。
與此同時,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與農機裝備深度融合,打造出無人農業作業場景,讓過去“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彎腰揮鋤”變成了“數字農機矩陣的高效作業”。在浙江省杭州市的茶園里,AI采茶機器人通過光譜識別和特制的機械手精準將嫩芽采摘下來。在北京市海淀區溫泉鎮太舟塢村,無人駕駛拖拉機在蔬菜大田內沿著既定路線進行作業,車上搭載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可以實時捕捉地塊信息。拖拉機車頭后方掛載著一臺自動移栽機,如工業化的流水生產線一樣,抓取甘藍幼苗,栽入土壤之中。整個過程無需人去干預,農田的管理人員僅需在拖拉機“開工”前在控制面板上設定好參數即可。
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還催生了一個新詞“智慧農業”,智慧農場、智慧牧場、智慧漁場在全國各地涌現,在技術的支持下,農民們從“會種田”變為“慧種田”,種地養殖更加高產高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月,農業農村部已累計支持建設國家數字農業創新中心、分中心34個,國家智慧農業創新應用項目116個。
互聯網助力特色農產品遠銷
數字經濟為農民開辟增收新渠道
老鄉家自產的農產品如何賣出去?村里的好山好水如何讓更多人知道?這些問題的一個答案,是數字經濟。
一根網線、一部手機,拉近了小山村和外面世界的距離。在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大宇農業蔬菜種植基地內,00后“新農人”陳偉以大棚為背景,架起設備,通過現場直播,把“鄉村土貨”變成了“網紅尖貨”。通過手機屏幕,直播間內的顧客可以看到現代化農業蔬菜大棚內各種蔬菜的長勢。“這是黃貝貝,這是紅雙盈,這是沃小紅……我們的小番茄口味清甜、營養美味。”陳偉熱情地對著鏡頭介紹著。“田間直播比直播間更有場景感,能拍攝到實況,流量和銷量有明顯增加,尤其復購率的提升非常明顯。”陳偉表示,短視頻和直播帶貨帶動了蔬菜基地的生意,許多網友通過直播了解到蔬菜種植的全過程,成了忠實客戶。近半年,訂單量已經達到3萬多單。
“得益于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村里都通了寬帶,老鄉們優質的農產品借助互聯網實現了‘出村進城’。”閩侯縣“遇見閩侯優選”助農直播平臺的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閩侯縣通過“直播+電商”模式銷售當地特色農產品,大力開展農村電商主播培訓,結合橄欖、粉干、白粿、地瓜粉絲、黑豆腐竹等農產品特點,培養了一批以“閩侯芳姐”“上街弟”等為代表的本土電商主播,當地農民的收入也顯著增加。
農村電商產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數智化物流快遞服務向鄉鎮、村莊的延伸。隨著5G“新基建”的建設和“一村一站”工程的推進,村民們實現了家門口收發快遞,“農產品電商直采、現采現發”等也成為可能。在湖北省咸寧市崇陽縣,依托5G技術,當地快遞物流業的無人駕駛配送車可以按照設定好的配送路線進村,縣域物流配送效率得到進一步提升。
在數字經濟的浪潮下,農村電商正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推動力。數據顯示,2024年農村網絡零售額達到2.56萬億元,同比增長6.4%。農村電商不僅改變了農產品的流通方式,也重塑了鄉村產業結構,為廣大農民開辟了增收新渠道。
在陜西省漢中市鎮巴縣仁村鎮莊房村,“電商+文旅”的融合發展模式成為當地農民的致富之道。初夏時節,當地的車厘子種植基地內,一簇簇紅彤彤的車厘子掛滿枝頭。為了打好“車厘子”這張牌,當地充分利用互聯網這個工具,乘上了數字經濟的快車。莊房村致富帶頭人甘立強發現,近些年大家都喜歡看“抖音”等短視頻平臺,他便把車厘子從掛果、轉色到成熟的每個階段都拍成小視頻,發在“抖音”等短視頻平臺上,成功增加了仁村鎮車厘子等水果的知名度。有了網絡熱度,當地又發展起水果采摘游,到了水果成熟季,游客不僅可以預約入園采摘,還能享受縣域范圍內送貨上門的服務,吸引了大量周邊游客前來。而那些身在遠方的網友,也可以通過電商平臺購買或在直播間下單。
鄉村裝上“智慧腦”、安上“千里眼”
數智平臺讓鄉村生活更加舒適宜居
“先量個血壓,一會兒再去那邊的機器上檢查下身體。”5月19日上午8點,浙江省平湖市廣陳鎮山塘村村民呂水根來到了村里的鄉村數智生活館,熟練地把自己的手臂放到儀器上,按下啟動按鈕,不一會兒,血壓、心率就測量了出來。之后,呂水根又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通過旁邊的中醫AI問診機,完成了面診、舌診等環節,拿到了一份完整的健康分析報告。
山塘村鄉村數智生活館于2024年完成建設并投入使用。該館占地面積約345平方米,共建有3層,分別為鄉村智慧健康醫療中心、居家養老照料服務中心和綜合性會議室。其中一樓的鄉村智慧健康醫療中心由廣陳鎮衛生院負責運行,并配備自主血壓、血糖測量儀等智能化設備以及專業醫護人員,讓山塘村村民就醫更加便利;二樓為居家養老照料服務中心,配備按摩、影音、餐飲等服務;三樓為綜合性會議室,可承接各類會議、培訓等,配套智能化管理系統,最多可容納250余人共同參會,為村里組織活動提供了場所。
呂水根說:“這里的設施特別齊全,配藥就醫不用再跑到鎮里去,對我們老人來說很方便。”
數字鄉村建設,不僅是帶動農民致富,還能提升鄉村的治理效能,讓村民的生活更便捷,讓鄉村更宜居。在山塘村,數智生活不只體現在鄉村數智生活館這一個方面,而是融入了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山塘村黨群服務中心門口,擺放著一個政務服務一體機,可以實現醫保查詢、不動產登記等基礎業務的長三角“一網通辦”。村道兩側,智能化的公交站點、公共自行車站點齊全,查詢使用都十分方便。山塘老街上,智能導游為游客提供數字化景區講解服務,人流量較大的地方還放置了24小時自助售藥機,村民和游客能隨時購買常見的感冒、跌打損傷藥物,為鄉村生活提供了實在的便利。“我們現在還在籌劃無人機快遞配送服務,進一步優化村民生活。”山塘村黨總支委員周強說。
在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百戶村,數字應用提升了村里安防管理的實效。百戶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柯曉霖介紹,村道上看似普通的井蓋下面也都裝了傳感器,如果出現破損,平臺第一時間就能監測到。過去村里井蓋壞了無人報修,容易造成安全隱患,現在由“智慧百戶”平臺統一監測,能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并派人處理。
在村里的“智慧百戶”指揮中心,服務、治理、宜居三大板塊的數據在一個平臺匯聚,利用可視化技術、地圖三維建模,村里的路燈、井蓋、垃圾箱等設備都被納入監測之中,還可以對天氣、生態環境指標、消防實行動態監測。
由于海洋漁業是村里的一大產業,“智慧百戶”特別設置了“海漁管理”模塊。“數字技術真是個好東西,依托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我們可以實時了解漁船在港、出港情況。”柯曉霖說,“如果遇到臺風天氣或行駛到容易觸礁的海域,平臺會及時發送報警信息,通知船主回港。這個平臺就像一個全天候的‘管家’,為漁民提供更全面便捷安全的服務。漁民們出海捕魚,也更加安心了。”
近年來,各類數字鄉村管理平臺在多地投入使用,為鄉村裝上“智慧腦”、安上“千里眼”、加上“神經元”,不僅讓鄉村治理變得更加智能化、高效化,也為鄉村居民創造了一個更加舒適、宜居的生活環境。(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王雅婧 通訊員 林丹)
- 2025-05-23為奮進新征程提供強大精神支撐 黨的二十大以來精神文明建設成就綜述
- 2025-05-23“點題整治”監督推動社區醫養融合 把群眾“盼的事”變成手中“干的事”
- 2025-05-23胡昌升在省委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上強調 提高政治站位加強督促指導 推動學習教育走深走實見行見效
- 2025-05-23駐省委統戰部紀檢監察組:同題共答 做好民主黨派機關監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