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黨建引領讓公平正義看得見
——武威中院民事速裁團隊書寫司法為民生動答卷
新甘肅·甘肅法治報記者 王建慶
2024年11月至2025年11月,武威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速裁審判團隊迎來成立一周年。這支以黨建為“定盤星”的司法隊伍,深度融合政治建設與審判業務,通過機制創新破壁壘、科技賦能提效能、嚴實作風強根基,構建起“快而不亂、公而有溫度”的速裁工作體系,用一件件高效辦結的民生案件,讓公平正義以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方式更快抵達,書寫了新時代司法為民的生動答卷。
黨徽閃耀 筑牢辦案“紅色引擎”
速裁團隊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守“黨建促審判”理念,構建“黨組領學+支部研學+全員普學”常態化學習機制,通過“會前學政治、會中議業務、會后悟實效”的閉環模式,將理論成果轉化為精準辦案的思路舉措,不斷強化干警政治自覺與使命擔當。
在某建設工程勞務合同糾紛中,12名農民工被拖欠工資近40萬元,黨員法官主動認領該案,帶領團隊3天內完成證據梳理,7天組織線上調解,最終促成施工企業一次性支付全部欠款,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司法為民理念。
參觀紅色教育基地、重溫入黨誓詞、精品黨課宣講……速裁團隊以多樣化活動淬煉黨性,設立“黨員先鋒崗”,讓黨員標準貫穿案件篩選、審理、調解全流程,推動黨員干警成為速裁攻堅的“主力軍”。
民之所向 架起服務“連心橋梁”
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團隊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創新構建“訴訟程序+標的+案由”三維篩選快審規則,從立案端口精準分流案件,搭建起“簡案快審、類案同判”的高效“速裁流水線”。依托數字法院建設強化科技賦能,全面推行“云庭審”“線上調解”模式,實現外地當事人維權、跨區域糾紛等案件“隔空審理、云端解紛”。
市民王女士與遠在新疆務工的前夫因撫養費支付產生糾紛,黨員法官通過“云法庭”小程序搭建調解平臺,讓雙方足不出戶完成證據交換、意見陳述,僅用1小時就達成調解協議,王女士動情地說:“不用跑遠路、不用耽誤工作,法官隔著屏幕就幫我們解決了大問題。”
團隊針對老年群體、行動不便者開通“綠色通道”,提供上門立案、現場答疑等便民服務,打通司法服務“最后一公里”。
82歲的張大爺因子女贍養問題求助法院,因腿腳不便無法到院辦理手續,速裁團隊的兩名黨員干警主動上門,現場指導填寫訴狀、收集證據,回程后僅5個工作日就組織調解,促成子女達成贍養協議,定期支付贍養費并輪流照料老人起居。通過“案例研討+技能練兵+傳幫帶”機制提升團隊專業素養,輪流解讀司法解釋、復盤典型案例,用精湛業務能力回應群眾對司法公正的期待。正如團隊負責人所言:“‘速裁’得快,是為了讓群眾‘等得起’;‘速裁’得核,是為了讓群眾‘信得過’。”
嚴字當頭 鍛造為民“先鋒隊伍”
速裁團隊將作風建設融入審判全流程,筑牢司法公正“防火墻”。庭審前實行“初篩+復核”雙重審核機制,精準界定速裁案件范圍,杜絕“不當速裁”,確保程序合規;審理中推行“清單式”辦案模式,直擊爭議焦點,強化“全流程調解”力度,在保障公正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壓縮審理周期。
某建材經銷商與裝修公司的5起買賣合同糾紛,涉及欠款總額6萬余元,雙方因付款期限爭執不下,承辦法官采用“合并審理+背對背調解”方式,一方面釋明民法典相關規定,一方面引導雙方換位思考,最終促成裝修公司承諾分期還款,既保障了經銷商的合法權益,也為企業留出了周轉空間,實現案結事了人和。
速裁團隊常態化開展廉政警示教育,結合法院系統違紀案例“以案促改”,堅持嚴字當頭,每周排查審理流程中的廉政風險點,為司法權裝上“安全閥”,打造讓群眾信得過、靠得住的速裁“先鋒隊”。
- 2025-11-13中甘特稿丨“阿旦”所長:把青春釘進車巴溝 把警徽戴進牧民心
- 2025-11-13蘭州七里河公安:深化“交所合一”協同機制 提升公安服務效能
- 2025-10-09太子山下“風暴”起 和政金秋奏法音
- 2025-10-09燈火里的守護 平安中的奮斗——禮縣公安用“頂流熱度”書寫節日“警”彩答卷
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
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