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在皋蘭山最高處遠眺,陽光下的黃河水像一條晶亮的帶子,曲曲折折穿過蘭州城。蜿蜒而來的黃河,像一位慈祥的母親,用自己的乳汁哺育著這片土地上的兒女!

“黃河母親”的雕像就矗立在黃河岸邊,她身體側臥,懷中抱著一個嬰孩,就像黃河守護著蘭州。
古老的中山橋橫跨黃河,它被譽為“天下黃河第一橋”,是蘭州的地標性建筑,見證了蘭州的滄桑巨變。

鐵橋與黃河,朝夕相伴,走過風風雨雨,早已成為每個蘭州人抹不去的記憶底片。

中山橋南面高樓林立,現代繁華景象一覽無余;北面連著白塔山,古樸寺廟載以山林自然之色,別有一番鬧中取靜的風味。

因白塔而得名的白塔山公園,沒有想象中險峻,卻有著蘭州古八景之一“白塔層巒”的景致。站在白塔山頂部,斑駁時光的白塔,與亮麗的建筑隔河相望,仿佛古與今在此無聲對話。

以中山橋為中軸,以黃河兩岸風光為依托,蘭州打造的濱河風景區,又名“百里黃河風情線”。

從碼頭出發,坐上游輪,迎著河風,穿過一座座橋梁,兩岸高樓和“七彩水車”相呼應,每一處都是風景。

傍晚時分的蘭州,格外迷人。和三五好友伴著落日在黃河邊走走逛逛,隨意落座一家茶攤,吹著晚風,聊聊近況,好不愜意自在。


待華燈初上,高樓大廈燈火輝煌,燈光勾勒出建筑的輪廓,宛如夢幻中的現代都市畫卷。在霓虹燈的映照下,塔、山、橋與波光粼粼的黃河水面交相輝映,流光溢彩,充滿了詩意與浪漫。

“千年筏子百年橋,萬里黃河第一漂。”來蘭州,一定要坐一次“羊皮筏子”,體驗黃河上的“速度與激情”!

作為黃河上古老的渡運工具,羊皮筏子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羊皮筏子是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古人智慧的結晶,也是蘭州民俗文化的遺產。
“羊皮筏子也作舟,一槳黃沙任我游”,泛舟黃河之上,仿佛劃進了歷史的長河。

“吱吱呀呀,嘩啦嘩啦”,黃河水車發出的聲音,是歲月流過的聲音。蘭州水車是一種古老的提灌設備,是農耕文化的產物,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它是蘭州黃河沿岸唯一的灌溉工具。

如今,在“百里黃河風情線”上,黃河水車依舊是著名的景觀。

在蘭州,有一本雜志,它的名字叫《讀者》。這本曾經“亞洲發行量第一、世界第四”的雜志,陪伴了很多人的青春歲月。作為“中國人的心靈讀本”,它從這里走向全球,成為蘭州文化的耀眼名片。

對很多蘭州人來說,一碗熱騰騰的蘭州牛肉拉面便是一天生活的開始。從1915年的一碗面,到今天享譽全球的美味蘭州牛肉拉面,承載著蘭州人的記憶與情懷,牛肉面是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文化符號。
一清(湯)、二白(蘿卜)、三紅(油潑辣子)、四綠(蒜苗蔥花香菜)、五黃(面條黃亮),是蘭州牛肉拉面的標配。
蘭州牛肉拉面制作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面條規格也豐富多樣:毛細、二細、三細、二柱子、韭葉、蕎麥棱、大寬……更是滿足著不同客人的味蕾。

蘭州的美食遠不止牛肉拉面。手抓羊肉、蘭州烤肉、釀皮子、甜醅子、灰豆子、“三泡臺”……這些美食每一口都藏著蘭州故事,每一口都是家的味道。

詩意甘肅,絲路長風三千里;詩意蘭州,黃河之濱會更美!蘭州,這座充滿活力和創新的千年古城,正以宜居宜業的姿態迎接更多的機遇和挑戰,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一條河,一座橋,一碗面,一座被黃河深情穿過的城市,這輩子,你一定要來趟蘭州。在黃河之畔尋覓你想要的詩和遠方!
圖片攝影:白文本 文字:西北角·中國甘肅網記者 屈杰文